间充质干细胞(MSC)因其广泛的临床应用和巨大的治疗潜力而成为现代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些细胞通过分化和自我更新产生不同器官的许多其他特化细胞。
本文讨论了间充质干细胞的起源、类型和再生潜力,以及与该疗法相关的益处和风险。我们将首先介绍各种干细胞类型,以了解它们的来源。
干细胞的类型
这些细胞根据其分化潜力分为五组,如下所述:
- 全能细胞:这些细胞被认为是最强大的细胞类型,因为它们能够分化成胚胎和胚胎外组织,包括卵黄囊、羊膜、绒毛膜和尿囊。在人类中,这些组织形成胎盘。全能细胞,最重要的特征是它们可以产生功能齐全的活生物体。
- 多能细胞:这些细胞可以自我更新并分化成外胚层、内胚层或中胚层。这是三个胚层,随后进一步分化形成我们身体的所有组织和器官。胚胎细胞是多能细胞的最好例子。这些是存在于早期胚胎中的独特细胞。
- 成体细胞:成体干细胞是一种中等级别的干细胞,因为它们可以自我更新并分化成特定范围内的细胞类型。间充质干细胞是这种细胞类型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糖尿病、骨折、脊髓损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 寡能细胞:寡能细胞与多能细胞相似,尽管它们的分化能力受到进一步限制。它们可以在有限的程度上分化,并且只能分化成密切相关的细胞类型。造血干细胞(HSC)是这种细胞类型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 单能细胞:这些是最有限和最弱的细胞类型。肌肉干细胞是这种细胞类型的一个例子。尽管这些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能力,但它们只能在单一细胞类型中做到这一点。此外,它们的差异化能力是单向的。
间充质干细胞:起源、类型和再生潜力
1. 什么是间充质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是多能细胞,这意味着它们具有分化和产生多种细胞类型的能力。例如,他们可以生成:
- 骨细胞(成骨细胞)
- 脂肪细胞或脂肪组织(脂肪细胞)
- 软骨细胞(软骨细胞)
- 肌肉细胞(肌细胞)
- 心肌细胞(心肌细胞)
- 肝细胞、神经元和胰岛细胞
从形态上看,间充质干细胞是薄而长的细胞,具有大的细胞核,就像体内的大多数其他细胞一样。
然而,这些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再生潜力及其维持多能性的能力为它们提供了组织修复的巨大治疗潜力。
它们分化成特定细胞类型(如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心肌细胞和骨细胞)的能力可以支持因衰老、炎症、氧化应激、毒性损伤、辐射和其他因素而受损的组织的愈合。
2. 间充质干细胞的起源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最初是从骨髓中被发现并成功分离培养出来的。1966年,Friedenstein等人首次观察到一群贴壁生长、成纤维样且可以在体外诱导分化为多种中胚层组织的细胞。随后,在1991年,Caplan正式将这类细胞命名为间充质干细胞,这标志着对于这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细胞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研究人员逐渐意识到MSCs并非仅限于骨髓之中,实际上它们几乎存在于所有结缔组织和器官内,包括但不限于:
- 骨髓:作为最早被确认含有MSCs的地方,骨髓仍然是研究最为深入的一个来源。
- 脐带:特别是华通胶(Wharton’s jelly),已被证明是一个丰富的MSC来源,这些细胞显示出了良好的增殖能力和较低的免疫原性7。
- 脂肪组织:通过吸脂术获得的脂肪组织也是MSC的一个重要来源,从中提取的细胞被称为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
- 牙髓:牙齿内部的牙髓组织同样含有MSCs,这类细胞在口腔医学领域有着特殊的应用前景。
- 其他来源:如胎盘、羊水等也被报道含有MSCs,并且这些来源的细胞显示出与传统骨髓MSC相似甚至更优越的特性。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不同组织来源的MSCs共享许多共同特征,但它们之间也存在一些细微差别,比如增殖速度、分化倾向以及分泌因子谱型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在选择用于特定治疗目的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人类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哪些特征?
间充质干细胞的定义是其自我更新和分化成特定细胞类型(如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和其他谱系)的特有能力。此外,间充质干细胞显示出强大的免疫调节潜力和低免疫原性,使其成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的有效疗法。
3. 间充质干细胞的类型
间充质干细胞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从骨髓中提取,是最早被发现的间充质干细胞类型,在骨修复等方面应用较多。
-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脂肪组织,获取相对容易,细胞产量高,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应用较广。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自脐带组织,具有免疫原性低、增殖能力强等优点,在多种疾病治疗中有很大潜力。
-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取自胎盘,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类似,资源丰富且没有伦理争议,在医学研究和治疗中颇受关注。
4. 间充质干细胞的优点和缺点
用于再生医学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种优势,例如:
- 自我再生和分化成多种细胞谱系的能力
- 免疫调节特性
- 在多种组织中更容易获得
- 易于隔离和文化
- 不存在因使用而产生的道德问题
尽管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种优势,但其治疗功效仍存在一些担忧。
例如,不同年龄的人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效率存在差异。研究表明,来自老年捐献者的细胞通常更容易受到氧化损伤。它们的增殖率也较低。
5. 间充质干细胞的功能是什么?
间充质干细胞(MSC)在组织修复和再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它们的主要功能涉及自我更新和分裂以维持其群体,但间充质干细胞还表现出分化成特殊细胞类型的卓越能力。
间充质干细胞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调节免疫反应的能力。它们可以通过与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相互作用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帮助调节炎症并促进组织愈合。此外,间充质干细胞分泌各种生物活性分子,包括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囊泡,有助于组织修复和再生过程。
当给予损伤或疾病部位时,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整合到受损组织中,促进血管生成(新血管的形成),并通过其分化能力和旁分泌信号促进组织修复。
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潜力
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分化成具有不同功能的各种细胞类型的能力。这种固有的多功能性对于它们的治疗潜力至关重要。
它们分化成不同细胞类型的能力强调了它们在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中的重要性。通过利用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潜力,研究人员旨在开发针对从骨缺陷到神经系统疾病等各种病症的创新疗法。
6.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
间充质干细胞 (MSC) 因其独特的特性和潜在的治疗益处而在医学研究中脱颖而出。以下是间充质干细胞用于治疗疾病的方法:
- 分化潜力:与多能干细胞不同,间充质干细胞是部分分化的,这使得它们更容易管理并定向治疗所需的特定细胞类型。它们可以从人自己的组织中获取,从而降低通常与其他类型干细胞相关的免疫排斥的风险。
- 伦理考虑: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伦理优势,因为它们不需要胎儿组织或流产胚胎进行治疗,从而避免了围绕干细胞研究的伦理争议。
- 免疫调节:间充质干细胞能够通过分泌可溶性因子或直接与免疫细胞接触来抑制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这种免疫调节能力有助于减少炎症反应,并且可以帮助身体恢复正常的免疫平衡。例如,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中,MSCs被用来预防和治疗由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引发的免疫攻击。
- 组织修复与再生:当组织受到损伤时,MSCs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促进愈合:
- 归巢:MSCs能够在体内迁移到受损区域,这一过程被称为“归巢”。一旦到达目的地,这些细胞就可以开始工作。
- 旁分泌效应:MSCs会释放各种生长因子和其他信号分子,刺激周围健康细胞的功能,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以及现有细胞的存活。
- 分化:虽然MSCs的直接分化为特定类型的细胞可能不是主要机制,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确实可以转化为所需的细胞类型以替代死亡或功能失调的细胞。
- 抗炎特性:MSCs具有显著的抗炎效果,可以在急性或慢性炎症条件下减轻症状。它们通过调控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以及其他参与炎症过程的免疫细胞的行为来实现这一点。这种能力对于治疗诸如关节炎、肝硬化等炎症性疾病非常重要。
总之,间充质干细胞有望成为再生医学和疾病治疗的多功能工具。它们分化成各种细胞类型的能力,以及它们的营养、抗炎和抗凋亡特性,使它们成为多种医疗条件下治疗干预的有价值的候选者。
7. 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试验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可用于治疗因衰老、癌变、炎症、氧化应激和免疫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多种疾病。
可以使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一些常见病症包括:
8. 间充质干细胞如何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8.1 分化为特定组织细胞
骨组织修复
-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在骨损伤或骨疾病的情况下,如骨折、骨缺损,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局部微环境的诱导下,分化为成熟的成骨细胞。这些分化后的成骨细胞能够合成和分泌骨基质,包括胶原蛋白和钙盐等成分,促进新骨的形成,加速骨组织的修复。
- 例如,在一些骨组织工程研究中,将间充质干细胞与合适的生物支架材料结合,植入骨缺损部位后,细胞能够在支架上增殖并分化为成骨细胞,最终实现骨缺损的修复。
软骨组织修复
- 对于软骨损伤,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软骨细胞。软骨细胞能够产生软骨特异性的细胞外基质,如Ⅱ型胶原蛋白和糖胺聚糖,这些成分是维持软骨弹性和功能的关键。
- 比如在膝关节软骨损伤中,将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关节腔内注射等方式输送到受损软骨区域,它们在局部信号的刺激下分化为软骨细胞,从而修复受损的软骨组织,改善关节功能。
心肌组织修复
- 在心肌梗死导致心肌细胞大量死亡后,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这些心肌样细胞能够部分替代坏死的心肌细胞,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心肌的收缩功能。
- 同时,间充质干细胞还能与心肌细胞形成缝隙连接,有助于恢复心肌细胞之间的电信号传导,进一步改善心脏功能。
8.2 分泌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
- 促进血管生成
- 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等生长因子。VEGF 能够刺激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使新的血管形成。在组织修复过程中,良好的血液供应是至关重要的,新生血管可以为修复中的组织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带走代谢废物。
- 例如,在皮肤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这些生长因子能够加速伤口周围血管的新生,促进皮肤组织的再生。
- 刺激细胞增殖和迁移
- 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如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等,可以刺激周围组织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在肝脏损伤时,HGF 能够促进肝细胞的增殖,有助于肝脏组织的再生。
- 这些细胞因子还可以引导其他干细胞或祖细胞向损伤部位迁移,共同参与组织的修复过程。
8.3 调节炎症反应
当炎症反应逐渐消退后,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在局部组织中持续发挥作用,促进组织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它们通过上述的分化、分泌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等多种方式,加速组织恢复到正常状态。
- 减轻炎症损伤:在组织损伤初期,炎症反应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过度的炎症反应会对组织造成损伤。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分泌抗炎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来减轻炎症反应。
- 促进炎症消退后的组织修复:当炎症反应逐渐消退后,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在局部组织中持续发挥作用,促进组织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它们通过上述的分化、分泌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等多种方式,加速组织恢复到正常状态。
参考资料:
-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1396235/Mesenchymal stem cellsDah-Ching Ding, Woei-Cherng Shyu, Shinn-Zong Li
-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502477/Research Progress of Totipotent Stem CellsJianfeng Cai, Huifang Chen, Shiting Xie, Zhichao Hu, Yinshan Bai
-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8188938/Multipotent Stem Cell and Current ApplicationAligholi Sobhani, Neda Khanlarkhani, Maryam Baazm, Farzaneh Mohammadzadeh, Atefeh Najafi, Shayesteh Mehdinejadiani, Fereydoon Sargolzaei Aval
-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927011/Role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cell life and their signalingShihori Tanabe
-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4158496/Natural history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rom vessel walls to culture vesselsIain R Murray, Christopher C West, Winters R Hardy, Aaron W James, Tea Soon Park, Alan Nguyen, Tulyapruek Tawonsawatruk, Lorenza Lazzari, Chia Soo, Bruno Péault
-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431372/Mesenchymal Stem Cells: Characteristics,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Zhongjun Li, Xingbin Hu, and Jiang F. Zhong
-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9513108/Aging and replicative senescence have related effects on human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Wolfgang Wagner, Simone Bork, Patrick Horn, Damir Krunic, Thomas Walenda, Anke Diehlmann, Vladimir Benes, Jonathon Blake, Franz-Xaver Huber, Volker Eckstein, Petra Boukamp, Anthony D Ho
-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719501/The Pros and Cons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Based TherapiesAleksandra Musiał-Wysocka, Marta Kot, and Marcin Majka
-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bioe.2020.00043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or Cancer TherapyAbdelkrim Hmadcha, Alejandro Martin-Montalvo, Benoit R. Gauthier, Bernat Soria, Vivian Capilla-Gonzalez
-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413017/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 current trends and future prospectiveImran Ullah, Raghavendra Baregundi Subbarao, and Gyu Jin Rho
-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284686/Mesenchymal stem cells: ideal seeds for treating diseasesGuanwen Gao, Chenyang Fan, Weiquan Li, Runzhang Liang, Chuzhong Wei, Xiaojie Chen, Yue Yang, Yueyuan Zhong, Yingqi Shao, Yi Kong, Zesong Li, and Xiao Zhu
免责说明:本文仅用于传播科普知识,分享行业观点,不构成任何临床诊断建议!杭吉干细胞所发布的信息不能替代医生或药剂师的专业建议。如有版权等疑问,请随时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