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推送国内外干细胞临床医学资讯,为细胞治疗普惠大众而努力!

  • 公司地址
    中国,浙江,杭州
  • 联系电话
    400-622-0089/139-6700-7000

双相情感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有什么区别?

目录

  • 症状
  • 原因
  • 诊断
  • 治疗
  • 预后

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它们是不同的疾病。精神分裂症的特点是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精神病,而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情绪障碍,有时会表现为精神病症状。2由于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可能看起来很相似,因此可能会被误认为是彼此。

本文将比较双相情感障碍与精神分裂症,包括症状、原因和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有什么区别?

双相情感障碍与精神分裂症:症状

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障碍的一些症状可能会重叠。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和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因人而异,没有两个病例是完全相同的。

躁郁症

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包括临床上显着的抑郁发作,以及轻躁狂和/或躁狂。2

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症状包括:3

  • 悲伤
  • 对以前喜欢的事物缺乏兴趣
  • 无价值的感觉
  • 食欲改变
  • 绝望感和自杀念头

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症状包括:3

  • 烦躁不安、无法入睡
  • 赛跑的想法
  • 情绪高涨或烦躁
  • 不切实际的规划
  • 高估个人能力
  • 冒险精神

双相情感障碍还会导致压倒性的偏执或夸大的自我重要感,并极度脱离现实。这些症状可能看起来像精神分裂症。4

当躁狂和抑郁同时发生时,就会出现混合情感发作。5例如,一个人可能会感到绝望,但也会有急躁的想法或冒险行为。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包括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认知症状。阳性症状是指通常不存在但在发作期间出现的行为或想法。阴性症状是指通常出现的行为或思维模式在发作期间消失。1

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包括:6

  • 妄想和/或幻觉
  • 偏执狂
  • 搅动
  • 言语杂乱
  • 行为混乱

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包括:6

  • 冷漠(缺乏兴趣)
  • 退出他人
  • 隔离
  • 缺乏情感表达
  • 睡眠过多

精神分裂症的认知症状包括:7

  • 注意力减少
  • 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受损
  • 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困难

精神分裂症的认知症状,例如记忆障碍,会影响一个人照顾自己的能力。

精神分裂症的特点是精神病。 20%到60%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会经历精神病发作。4

分裂情感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但患有这种疾病的人也会有长期且持续的情绪症状。8

双相情感障碍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是什么?

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均被认为源于遗传、生物和环境原因

双相情感障碍影响着大约2%的人口。3大约1%的人口患有精神分裂症。9分裂情感性障碍不太常见,仅影响约0.3%的人口。8

这些病症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0岁出头,但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发病年龄范围更广。

遗传

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似乎都有很强的遗传因素。

双胞胎研究表明,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更有可能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这些发现支持了其他研究,表明大脑连接的改变也可能受到基因的强烈影响。10 

双相情感障碍的风险也与遗传因素有关。双胞胎研究显示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之间的共同诊断有类似的结果。这些发现与大脑某些部位的体积减少有关,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与这种疾病有关。11

生物学

某人出生前(产前)发生的因素也可能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发展。12研究人员还在探索产前因素是否也会导致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13

父母的情绪压力、感染、出生并发症、低氧水平和胎儿窘迫与患精神分裂症的较高风险有关。12

环境

一个人的社区和环境会影响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的风险。环境因素不会导致这些病症,但研究人员认为它们可能会导致遗传上更容易患上这些病症的人出现症状

研究人员认为,滥用药物和/或过度压力会导致体内代谢变化,从而导致导致这些疾病的遗传因素更多表达。它们也有可能导致大脑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这些疾病的症状。14

居住在城市地区是与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等心理健康状况相关的环境因素之一。研究表明,污染、噪音、睡眠中断和社会压力都可能导致这些病症的发生。12

造成这种情况的环境因素包括童年创伤、社会孤立和药物滥用。

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方式相同吗? 

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情感性障碍是根据《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5) 中概述的标准进行诊断的,该手册是精神卫生专业人员使用的疾病分类系统。

导致症状的其他原因,例如物质使用、脑损伤、脑部炎症(脑炎)等医疗疾病或其他精神健康状况,都必须排除,然后才能诊断出患有这些疾病。

躁郁症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要求一个人至少有一次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以及至少一次重度抑郁发作。2

精神分裂症

标准包括至少出现以下症状中的两种症状至少一个月,并且至少其中一种必须是前三种症状之一:15

  1. 妄想
  2. 幻觉
  3. 言语杂乱
  4. 行为严重混乱
  5. 阴性症状,例如紧张性行为、冷漠和缺乏表达

这些症状必定与自我保健、人际关系或工作的恶化有关。

要诊断患有精神分裂症,DSM-5规定,一个人必须持续存在精神分裂症症状至少六个月,并且在此期间至少一个月出现上述列表中的特定症状。例外情况是,如果他们已经开始治疗并成功控制了症状。

分裂情感障碍的诊断需要有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情绪症状必须大部分时间都存在,并且精神病症状必须存在两周以上而没有情绪症状。8

关于分裂情感性障碍是否应该作为其自身的诊断存在一些争论。一些专家认为,分裂情感障碍应该属于精神分裂症、严重抑郁症或双相情感障碍的范畴。16

治疗方案

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无法治愈,但有药物和疗法等治疗方法。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包括每天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以预防症状。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法包括锂和其他情绪稳定剂,通常与抗精神病药物一起使用。

咨询也可以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某些类型的心理社会治疗可能对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有益。17这些通常与药物一起使用。治疗可以帮助一个人学习技能,以更好地管理症状和应对日常生活。

对精神分裂症有益的疗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行为技能培训、干细胞治疗、支持性就业和认知补救干预措施。1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 人际关系和社会节律治疗 (IPSRT) 以及以家庭为中心的治疗。3

电休克 (ECT) 疗法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和/或躁狂发作的患者可能有益。18 ECT已被研究作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潜在疗法,它可以在短期内缓解一些症状。然而,它不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规治疗方法。19

预后

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都是终生疾病,但治疗可以改善它们的前景。19这两种情况都会增加一个人滥用药物和自杀的风险。

4%至19%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死于自杀,这一比例比一般人群高10至30倍。20202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患者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高出20倍以上。21

这些疾病还与忽视身体症状以及缺乏就医动机或能力有关的健康问题风险有关。针对这些疾病的某些治疗方法的效果也可能会增加疾病风险。

这两种情况都会迅速恶化,导致严重脱离现实、产生自杀念头和/或自残。 急性恶化的发作可能需要住院治疗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概括

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都会导致严重的痛苦和人际关系挑战。虽然这些病症无法治愈,但可以通过治疗和药物治疗。

一旦做出诊断并开始治疗,一个人的症状通常可以得到控制,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性也可以得到改善。

保持一致的作息、减轻压力、吃营养饮食和保持活跃都有助于双相情感障碍或精神分裂症患者获得更好的总体结果。

参考资料:

  1.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Schizophrenia.
  2. APA. Bipolar I and bipolar II disorders.
  3.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Bipolar disorder.
  4. Chakrabarti S, Singh N. Psychotic symptoms in bipolar disorder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illness: A systematic review. 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22;12(9):1204-1232. doi:10.5498/wjp.v12.i9.1204
  5. Ather Muneer. Mixed states in bipolar disorder: etiology,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Chonnam medical journal. 2017;53(1):1-1. doi:10.4068/cmj.2017.53.1.1
  6. APA. What is schizophrenia?.
  7. McCutcheon R, Richard S.E. Keefe, McGuire P.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schizophrenia: aetiology,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Molecular Psychiatry. 2023;28(5):1902-1918. doi:10.1038/s41380-023-01949-9
  8. National Institutes of Mental Health. Schizoaffective disorder.
  9. Patel KR, Cherian J, Gohil K, Atkinson D. Schizophrenia: overview and treatment options. P T. 2014;39(9):638-645.
  10. Cao H, Ingvar M, Hultman CM, Cannon T. Evidence for cerebello-thalamo-cortical hyperconnectivity as a heritable trait for schizophrenia. Transl Psychiatry. 2019 Aug 20;9(1):192. doi:10.1038/s41398-019-0531-5
  11. Squarcina L, Fagnani C, Bellani M, Altamura CA, Brambilla P. Twin studies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genetic factors and brain abnormalities in bipolar disorder. Epidemiol Psychiatr Sci. 2016 Dec;25(6):515-520. doi:10.1017/S2045796016000615
  12. Stilo SA, Murray RM. Non-genetic factors in schizophrenia. Curr Psychiatry Rep. 2019 Sep 14;21(10):100. doi:10.1007/s11920-019-1091-3
  13. NIMH. Schizophrenia.
  14. Misiak B, Stramecki F, Gawęda Ł, Prochwicz K, Sąsiadek MM, Moustafa AA, Frydecka D. Interactions between variation in candidate gene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the etiology of schizophrenia and bipolar disorder: a systematic review. Mol Neurobiol. 2018 Jun;55(6):5075-5100. doi:10.1007/s12035-017-0708-y
  15. Substance Abuse an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Table 3.20, DSM-IV to DSM-5 Psychotic Disorders. Impact of the DSM-IV to DSM-5 Changes on the National Survey on Drug Use and Health [Internet]. Rockville (MD) (US); 2016 Jun.
  16. Parker G. How well does the DSM-5 capture schizoaffective disorder?. Can J Psychiatry. 2019;64(9):607-610. doi:10.1177/0706743719856845
  17. Laws KR, Darlington N, Kondel TK, McKenna PJ, Jauhar S.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for schizophrenia – outcomes for functioning, distress and quality of life: a meta-analysis. BMC Psychol. 2018;6(1):32. doi:10.1186/s40359-018-0243-2
  18. Perugi G, Medda P, Toni C, Mariani MG, Socci C, Mauri M. The role of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ECT) in bipolar disorder: effectiveness in 522 patients with bipolar depression, mixed-state, mania, and catatonic features. Curr Neuropharmacol. 2017;15(3):359-371. doi:10.2174/1570159X14666161017233642
  19. Sinclair DJM, Zhao S, Qi F, Nyakyoma K, Kwong JSW, Adams CE.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for treatment-resistant schizophrenia. Schizophr Bull. 2019 Jun 18;45(4):730-732. doi:10.1093/schbul/sbz037
  20. Dome P, Rihmer Z, Gonda X. Suicide risk in bipolar disorder: A brief review. Medicina (Kaunas). 2019;55(8):403. doi:10.3390/medicina55080403
  21. Zaheer J, Olfson M, Mallia E, Lam JSH, de Oliveira C, Rudoler D, Carvalho AF, Jacob BJ, Juda A, Kurdyak P. Predictors of suicide at time of diagnosis in schizophrenia spectrum disorder: A 20-year total population study in Ontario, Canada. Schizophr Res. 2020 Aug;222:382-388. doi:10.1016/j.schres.2020.04.025

免责说明:本文仅用于传播科普知识,分享行业观点,不构成任何临床诊断建议!杭吉干细胞所发布的信息不能替代医生或药剂师的专业建议。如有版权等疑问,请随时联系我。

精神病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吗?
« 上一篇 2024年5月8日
关于精神分裂症您需要了解的一切
下一篇 » 2024年5月8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