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这一全球困扰1.25亿患者的慢性免疫性皮肤病,长期受限于传统疗法“治标难愈本”的困境。而干细胞疗法的突破性进展,正以“短期快速抗炎-长期免疫重塑”的双重机制,开启从皮损消退到皮肤功能重建的新纪元。
近年来,随着再生医学的发展,干细胞治疗银屑病具有显著的潜力和希望。这一颠覆性技术的背后仍存在关键问题:
那么,干细胞治疗银屑病的短期效果能否转化为长期稳定?是什么机制和原理让干细胞治疗银屑病短期成效转化为长期稳固?如何评估干细胞治疗银屑病患者的短期疗效和长期疗效?免疫排斥与个体化差异如何影响疗效持续性?本文基于临床试验数据,深度解析干细胞治疗银屑病从短期银屑病面积减少到长期皮肤恢复正常,为患者与医疗从业者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干细胞治疗银屑病的三大机制
1、免疫调节作用
- 抑制 T 细胞活化和增殖:银屑病是一种 T 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细胞可以通过分泌可溶性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 -β(TGF-β)、白细胞介素 – 10(IL – 10)等,抑制 T 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减少促炎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 α)、干扰素 -γ(IFN – γ)等的分泌,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 调节树突状细胞功能:树突状细胞在银屑病的免疫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它可激活初始 T 细胞并诱导其向 Th1 和 Th17 细胞分化。干细胞能够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和功能,降低其抗原呈递能力,减少对 T 细胞的激活,进而调节免疫反应。
- 影响自然杀伤细胞(NK 细胞)活性:NK 细胞在银屑病的炎症反应中也有一定作用。干细胞可以调节 NK 细胞的活性和细胞因子分泌,使其分泌更多的抗炎因子,减少对皮肤细胞的损伤。
2、促进皮肤细胞再生和修复
- 分化为皮肤细胞: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特定的微环境下,可分化为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皮肤细胞,补充受损皮肤组织中缺失或功能异常的细胞,促进皮肤的再生和修复,改善银屑病患者皮肤的病理改变。
- 分泌生长因子:干细胞能分泌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这些因子可以促进皮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加速皮肤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同时还能促进血管生成,为皮肤组织的修复提供营养和氧气。
3、抑制炎症反应
- 减少炎症介质释放:干细胞通过旁分泌作用分泌抗炎因子,如 IL – 10、TGF – β 等,同时抑制炎症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如组胺、白三烯等,从而减轻皮肤炎症和红肿、瘙痒等症状。
- 调节炎症信号通路:干细胞可以调节多种炎症信号通路,如核因子 -κB(NF – κB)信号通路等,抑制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从源头阻断炎症反应的级联放大,缓解银屑病的炎症状态。
干细胞通过“免疫调节-促进皮肤细胞再生-移植炎症反应”三位一体的协同机制,实现从短期症状缓解到长期皮肤恢复。
评估干细胞治疗银屑病患者的短期疗效和长期疗效的标准有哪些?
短期疗效评估标准(1-12个月)
- 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这是最常用的评估指标。通过计算患者皮肤损伤面积和严重程度(包括红斑、鳞屑、增厚等)来得出分数。
-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用于评估银屑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包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休闲娱乐、人际关系等方面。短期治疗后 DLQI 评分明显降低,说明患者因疾病导致的生活质量下降情况得到改善,提示治疗有效。
- 临床症状观察:主要观察患者皮肤症状的变化,如红斑颜色是否变浅、鳞屑是否减少、皮肤厚度是否变薄、瘙痒程度是否减轻等。在短期内,如果这些症状有明显缓解,也反映出干细胞治疗有一定效果。
长期疗效评估标准(12个月以上)
- PASI 评分持续改善:长期来看,理想的情况是 PASI 评分持续保持较低水平,或进一步改善,如达到 PASI 90 甚至 PASI 100(皮损完全消退),且在较长时间内(如 1 年以上)不出现明显反弹,表明干细胞治疗对银屑病有持续的控制作用。
- 复发率:观察患者在治疗后的复发情况。如果经过干细胞治疗后,患者银屑病的复发频率降低、复发间隔时间延长,或者复发时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都说明干细胞治疗具有较好的长期疗效。
- 组织病理学评估:通过皮肤活检,观察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如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真皮炎症细胞浸润等情况是否改善。长期疗效好的患者,皮肤组织病理学特征应逐渐接近正常皮肤,这是评估干细胞治疗对银屑病根本病理改变改善情况的重要依据。
- 免疫指标检测:检测患者体内与银屑病相关的免疫指标,如血清中炎症因子(TNF -α、IL – 17 等)水平、T 细胞亚群比例等。长期有效的治疗应使这些免疫指标逐渐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表明机体的免疫紊乱状态得到持续纠正。
- 生活质量长期维持:长期随访中,患者的 DLQI 评分维持在较低水平,患者的生活质量持续得到改善,能够正常参与社会活动、工作和生活,心理状态良好,这也是评估干细胞治疗长期疗效的重要方面。
干细胞治疗银屑病:如何实现从短期银屑病面积减少到长期皮肤恢复正常?
短期疗效: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改善(1-12个月)
临床案例一、
2022年8月5日,国家人类干细胞工程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国际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发布了一篇《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牛皮癣:1/2a期单臂研究》的研究结果。【1】
评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UMSC) 治疗银屑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随访时间为6个月。
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在第六个月,在接受 UMSCT 的患者中,47.1% (8/17) 的患者 PASI 评分改善至少 40%,35.3% (6/17) 的患者改善超过 75%,17.6% (3/17) 的患者改善超过 90%。根据 PGA 评分,三名患者显示无疾病迹象(评分为 0)或轻微疾病(评分为 1)。
安全性评估:没有发生与 UMSC 输注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3 例患者在输注后立即出现低热,经对症处理后在 24 小时内消退。
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6个月后,患者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显著改善,没有发生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可以达到干细胞治疗银屑病短期疗效的目标。
临床案例二、
2021年11月,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研究人员在国服期刊《Annals of Medical Translation》上发布了一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在牛皮癣治疗中的应用:单组试点试验结果》的研究结果。【2】
患者接受每月静脉注射AD-MSCs(0.5×10 6 个细胞/kg),持续12周。
PASI评分:从基线到第12周,PASI评分的改善率为-0.36%至46%。显示了7位参与者的部分结果指标。PASI评分从基线到第12周逐渐下降。
随访期间,2例患者未接受任何治疗,皮损持续缩小,治疗6个月后达PASI-50,其中1例患者在一年随访时仍维持PASI-50。
安全性评估:所有受试者对该治疗的耐受性良好。治疗期间共报告16起不良事件,均为轻度(1级,94%)或中度(2级,6%)。
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12周后,患者的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降低,所有受试者对该治疗的耐受性良好。可以达到干细胞治疗银屑病短期安全性的目标。
长期效果:皮肤恢复正常,未出现复发现象(12个月以上)
临床案例三、
2016年3月,中国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细胞与基因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国际期刊《AJM》上发布了一篇《利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牛皮癣》的研究结果。【3】
患者1:已进行3个周期的标准淋巴瘤化疗及2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在患者感染控制后,我们给予一次剂量(1×106 /kg)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支持移植。没想到,患者的皮损和移植情况却一天天好转。半年后,患者的淋巴瘤完全缓解,银屑病也明显减轻,12个月内皮肤恢复正常。至今患者随访近5年,病情稳定,未见淋巴瘤和银屑病复发。
患者二:治疗初期,我院给予患者3次UC-MSCs(每次1×106 /Kg),连续3周回输。患者全身皮肤逐渐光滑。3个月后,我院又给予患者2次UC-MSCs回输作为巩固治疗。至今已4年无复发。
安全性评估:两位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两位患者4-5年随访期间未出现银屑病复发症状,皮肤恢复正常,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可以达到干细胞治疗银屑病长期疗效的目标。
临床案例四、
2020年3月28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哈仙达岗顶级IVF的研究人员在国际期刊《Case Reports in Dermatological Medicine》上发布了一篇《同种异体牙龈间充质干细胞成功治疗斑块性银屑病:案例研究》的研究结果。【4】
皮肤恢复正常:一名19岁的男大学生,患有严重斑块性银屑病5年。体格检查发现其全身出现边界清晰的圆形红斑,其上覆厚厚的白色鳞屑(图a)在治疗当天,将 MSCs 解冻并准备注射。在推注前,将 MSCs 悬浮于 5 mL 生理盐水中。患者连续两周每周接受 MSCs 注射(每次 3 × 106 /Kg)。观察到牙菌斑逐渐消失,患者未报告不良反应(图b)。五周后,我们又给患者进行了三次每周 MSCs 注射。最后一次注射一周后,他的银屑病皮损完全消失(图 c)。患者已经 3 年没有患上牛皮癣了。
(a)基线/输注前图像显示上胸部和腹部有边界清晰的圆形红斑。
(b)连续两周每周注射 MSC 后,斑块逐渐消失。
(c)再输注三次 MSC 后,病变完全消失。
安全性评估: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
结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患者银屑病皮损完全消失,皮肤恢复正常,三年随访中未复发,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可以达到干细胞治疗银屑病长期疗效的目标。
哪些因素影响干细胞治疗银屑病的疗效?
干细胞因素
- 细胞来源:不同来源的干细胞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分化潜能。例如,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广泛,易于获取和培养,免疫原性低,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能力,是目前治疗银屑病常用的干细胞类型。而胚胎干细胞由于存在伦理争议和免疫排斥等问题,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 细胞质量:干细胞的活力、纯度、分化能力等质量指标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高质量的干细胞应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较高的存活率和稳定的生物学特性。细胞在采集、培养、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其质量和疗效。
- 细胞剂量:合适的干细胞剂量对于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非常关键。剂量过低可能无法产生足够的治疗作用,而剂量过高则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临床研究表明,不同病情程度的银屑病患者可能需要不同剂量的干细胞才能获得最佳疗效。
患者因素
- 病情严重程度:一般来说,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能对干细胞治疗的反应更好,疗效更显著。而对于病情严重、病程较长的患者,由于皮肤损伤范围广、免疫紊乱程度严重,干细胞治疗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治疗次数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 个体差异:不同患者的遗传背景、免疫状态、生活习惯等存在差异,这些因素会影响干细胞治疗的疗效。例如,某些患者可能存在特定的基因多态性,影响干细胞的归巢、分化和免疫调节作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能对干细胞治疗的反应不如免疫功能正常者。
- 合并疾病:患者合并的其他疾病也可能影响干细胞治疗的效果。如合并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其身体的整体状况和微循环可能受到影响,不利于干细胞的存活和发挥作用,同时这些疾病可能需要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也可能与干细胞治疗产生相互作用。
治疗方案因素
- 治疗时机: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对疗效有重要影响。一般认为,在银屑病病情进展期进行干细胞治疗,可能更有利于及时控制病情发展;而在病情稳定期治疗,可能更侧重于改善皮肤症状和预防复发。
- 治疗途径:干细胞的给药途径有多种,如静脉输注、局部注射等。不同的给药途径会影响干细胞在体内的分布和归巢。静脉输注操作简便,可使干细胞广泛分布于全身,但可能有部分干细胞在肺部被截留;局部注射能使干细胞直接到达病变部位,但对于全身性银屑病,可能无法对所有病灶起到均匀的治疗作用。
- 治疗周期:干细胞治疗银屑病通常需要多个疗程,治疗周期的长短会影响疗效。一般来说,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疗效会逐渐显现并巩固,但过长的治疗周期可能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
其他因素
- 治疗环境:治疗机构的设施、设备以及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等都会影响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规范、专业的治疗环境能够确保干细胞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术后护理和康复:干细胞治疗后,患者的护理和康复措施也对疗效有一定影响。如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合理饮食、规律作息等,有助于为干细胞的存活和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身体条件,促进病情恢复。同时,患者的心理状态也会影响治疗效果,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促进康复。
总结
干细胞治疗银屑病的突破性进展,标志着这一“不死的癌症”正从不可逆的慢性病程向功能性治愈转变。其核心在于通过免疫调控与组织修复的协同作用,实现从短期皮损消退到长期皮肤稳态重建的跨越。
干细胞治疗银屑病,正以“短期控炎-长期重建”的双轨机制,终结这一困扰1.25亿患者的世纪顽疾。从表皮修复到免疫重塑,这场静默的细胞革命,终将让银屑病从“不死的标签”变为可治愈的过往。
参考资料:
1、Cheng, L., Wang, S., Peng, C., et al.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or the treatment of psoriasis: a phase 1/2a single-arm study. Sig Transduct Target Ther 7 , 263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392-022-01059-y
2、Yao D, Ye S, He Z, Huang Y, Deng J, Wen Z, Chen X, Li H, Han Q, Deng H, Zhao RC, Lu C.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D-MSCs) in the treatment for psoriasis: results of a single-arm pilot trial. Ann Transl Med. 2021 Nov;9(22):1653. doi: 10.21037/atm-21-5028. PMID: 34988162; PMCID: PMC8667096.
3、https://www.amjmed.com/article/S0002-9343(15)01043-8/fulltext
4、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55/2020/4617520
免责说明:本文仅用于传播科普知识,分享行业观点,不构成任何临床诊断建议!杭吉干细胞所发布的信息不能替代医生或药剂师的专业建议。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杭吉干细胞科技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网站后台下方留言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