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推送国内外干细胞临床医学资讯,为细胞治疗普惠大众而努力!

  • 公司地址
    中国,浙江,杭州
  • 联系我们
    官方热线400-622-0089/Telegram:+86-139-6700-7000

中风后认知功能受损怎么办?干细胞治疗为你打开康复之门

中风是全球范围内导致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认知功能障碍是中风后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近年来,干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再生医学手段,逐渐成为中风康复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多项研究表明,干细胞治疗不仅能够改善中风患者的运动功能,还在认知功能恢复方面展现出显著潜力。

中风后认知功能受损该怎么办?

一、早期评估与筛查

  • 标准化认知评估: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或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进行早期筛查,尤其关注视觉空间能力、执行功能、记忆和信息处理速度等易受损领域。牛津认知筛查也可用于针对性评估注意力、语言等具体认知构念。
  • 区分认知障碍类型:需鉴别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等不同病因,并评估是否存在视觉遗忘、空间忽视等特定问题。

    二、药物治疗与基础疾病管理

    • 改善认知药物: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谷氨酸受体调控剂、银杏制剂等可辅助改善认知功能,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控制危险因素: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戒烟限酒,预防中风复发。

      三、认知康复训练

      针对性训练方法:

      • 功能训练:通过任务重复、策略训练(如记忆编码技巧)提升日常活动能力。
      • 计算机辅助训练:使用特定程序改善注意力、执行功能。
      • 多模式干预:结合虚拟现实、音乐疗法等增强神经可塑性。

      具体认知活动:推荐棋盘游戏、解谜、绘画、烹饪等活动刺激大脑,增强逻辑、记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生活方式调整与支持

        1. 健康生活方式:低盐低脂饮食、规律锻炼(如有氧运动)可降低血管性痴呆风险。充足睡眠和压力管理也有助于认知恢复。
        2. 环境适应:使用日历、便签、标签等辅助工具,减少环境干扰,任务分解为小步骤以减轻认知负荷。

        传统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虽能缓解部分症状,却难以触及大脑损伤的核心——那些凋亡的神经元与断裂的神经网络。然而,随着再生医学的突破,干细胞治疗正以颠覆性的方式为这一困境带来曙光。

        近年来,干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再生医学手段,逐渐成为中风康复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多项研究表明,干细胞治疗不仅能够改善中风患者的运动功能,还在认知功能恢复方面展现出显著潜力。

        本文将用三项临床案例来说明,干细胞治疗可以改善中风后的认识功能受损情况。

        中风后认知功能受损怎么办?干细胞治疗为你打开康复之门

        临床案例: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中风,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评分改善

        2019年9月9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在国际期刊《Stroke》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静脉注射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中风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的I/II期研究》的研究结果。

        静脉注射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中风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的I/II期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36名慢性中风患者接受了静脉注射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

        • Barthel指数评分:输注后6个月增加6.8分,12个月增加10.8分。
        • 认知功能改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在治疗后显著提高,表明患者的认知功能得到改善
        • 功能恢复比例:实现良好功能结果(Barthel评分≥95)的患者比例从基线时的11.4%增加到12个月时的35.5%。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中风不仅改善了患者的运动功能,还显著提升了认知功能,为慢性中风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新的希望。

        临床案例:同种异体人脐带血单核细胞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能够更好地管理日常生活事务

        2021年12月23日,台湾花莲慈济医院在国际期刊《Cell transplantation》上发布了一篇《同种异体人脐带血单核细胞治疗急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完全恢复:I期临床试验的初步结果》的研究结果。

        同种异体人脐带血单核细胞治疗急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完全恢复:I期临床试验的初步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一名40岁男性患者因缺血性脑卒中导致左侧偏瘫,中风发作后第8天接受了脐带血单核细胞输注治疗。在治疗后的12个月内,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显著改善:

        • NIHSS评分:从9分降至1分,表明神经功能障碍显著减轻。
        • Barthel指数评分:从0分增加到90分,显示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大幅提升。
        • Berg平衡量表评分:从0分增加到48分,说明患者的平衡能力恢复良好。

        患者者的认知功能也有所改善,能够更好地管理日常生活事务,如财务管理和家务活动。这一案例表明,脐带血单核细胞输注在中风后早期应用可能对认知功能和整体康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临床案例: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中风,NIHSS评分又积极的改善

        2024年8月19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在国际期刊《Stem Cell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布了一篇《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和安全性: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的综述。该综述表明干细胞疗法可降低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死亡率并改善神经学预后。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和安全性: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人员共纳入分析了15项随机对照试验 (RCT) 和15项非随机试验,共涉及1217名患者。

        森林图显示 RCT 对 (A) mRS、(B) NIHSS、(C) BI 和 (D) FMA 的效应大小。
        森林图显示 RCT 对 (A) mRS、(B) NIHSS、(C) BI 和 (D) FMA 的效应大小。
        • 根据随机对照试验中的改良Rankin量表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间充质干细胞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图3)
        • 在随机对照试验中,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与较低的死亡率相关,因此得出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可能会降低中风患者的死亡率
        • 间充质干细胞对中风后不同阶段注射进行的亚组分析表明,在缺血性中风发病后2周至3个月注射间充质干细胞对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量表有积极影响。在缺血性中风后3个月以上注射间充质干细胞还可改善患者的mRS评分

        总结

        干细胞治疗中风作为一种新兴的再生医学手段,为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提供了新的希望。随着更多临床试验的开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干细胞治疗有望成为中风康复领域的重要手段,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尽管干细胞治疗在中风后认知功能改善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标准化生产、长期安全性评估以及优化给药方案等。

        若想了解更多关于脑卒中和干细胞治疗脑卒中的信息请点击此处!

        免责说明:本文仅用于传播科普知识,分享行业观点,不构成任何临床诊断建议!杭吉干细胞所发布的信息不能替代医生或药剂师的专业建议。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杭吉干细胞科技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网站后台下方留言获取。

        干细胞治疗:成为中风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希望之光
        « 上一篇 2025年2月20日
        干细胞治疗抑郁症:三项临床案例带来的希望与启示
        下一篇 » 2025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