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推送国内外干细胞临床医学资讯,为细胞治疗普惠大众而努力!

  • 公司地址
    中国,浙江,杭州
  • 联系我们
    官方热线400-622-0089/Telegram:+86-139-6700-7000

干细胞治疗中风:安全性的重要屏障筑牢了吗?

在当今医学领域,中风作为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脑血管疾病,给无数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干细胞治疗技术的出现,宛如黑暗中的一道曙光,为中风患者的康复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这一技术逐渐走进临床实践,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干细胞治疗中风的安全性怎么样?

干细胞治疗中风是通过什么方式来筑牢这重要的安全屏障

一、干细胞类型的选择:降低先天风险

低免疫原性细胞优先

  • 间充质干细胞(MSCs) :从骨髓、脂肪或脐带中提取,表面抗原(如MHC-II)表达低,不易被宿主免疫系统攻击,大幅降低排斥反应风险。
  • 自体干细胞:使用患者自身细胞(如自体骨髓MSCs),完全避免免疫排斥问题。

规避致瘤性细胞

二、制备与质控:标准化流程保障细胞“纯净度”

  • 无菌生产环境:在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验室中培养,杜绝细菌、病毒污染。
  • 细胞活性与纯度检测:移植前需通过流式细胞术验证细胞表面标志物(如CD73+/CD90+/CD105+),确保干细胞纯度>95%。细胞存活率需>90%,避免死亡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引发副作用。
  • 基因稳定性监测:对干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致癌基因(如c-Myc)检测,排除突变风险。

三、移植技术优化:精准控制减少操作风险

靶向定位注射

  • 通过MRI或CT引导,将干细胞精准输注至中风病灶周围半暗带,避免误伤健康脑组织。
  • 采用静脉输注时,通过“细胞归巢效应”自动富集至损伤部位,减少全身扩散风险。
  • 临床常用剂量为1×108-1×109个细胞,分次输注以降低急性反应风险。

四、体内微环境调控:引导干细胞“安全生效”

  • 旁分泌替代直接分化:MSCs主要通过分泌神经营养因子(BDNF、VEGF等)促进内源性修复,而非直接分化为神经元,避免异常整合导致神经回路紊乱。
  • 免疫调节作用:干细胞释放抗炎因子(IL-10、TGF-β),抑制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防止炎症因子风暴损伤正常脑组织。
  • 凋亡机制启动:移植后大部分干细胞在2~4周内自然凋亡,通过“触发性死亡”避免长期滞留引发未知风险。

详情信息请点击(干细胞治疗中风的机制是什么?

本文通过三项临床案例来探究,干细胞治疗中风安全性怎么样?

干细胞治疗中风:安全性的守护屏障筑牢了吗?

干细胞治疗中风:安全性的重要屏障筑牢了吗?

临床案例: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中风,干细胞治疗的患者均耐受性良好

2019年6月26日,解放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在国际期刊《Stem Cell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布了一篇《神经干细胞稳定脑内移植治疗缺血性中风所致瘫痪》的研究结果。

神经干细胞稳定脑内移植治疗缺血性中风所致瘫痪

安全评估:干细胞治疗缺血性中风术后1、3、6、9、12和24个月安排随访,以评估安全性和探索性结果。安全性评估包括手术当天或第二天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扫描以监测潜在出血,以及在预定的随访中进行体检、实验室监测和临床中风评估,以及定期进行MRI成像研究。

平均人口统计和安全结果

研究期间报告了35起不良事件 (AE)。15和45个细胞沉积物的注射时间平均为1:42和4:32(小时:分钟)。然而,剂量组中的不良事件没有明显增加。两名受试者经历了严重的不良事件。一名受试者报告了两次胆囊炎(神经干细胞移植无关)。

所有剂量的干细胞治疗均耐受性良好。未发生神经系统恶化或治疗相关并发症。最大测试剂量7.2×107细胞耐受性良好,且安全性问题不比两种较低细胞剂量多。

临床案例: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中风,所有严重不良事件均被认为与研究产品无关或不太可能相关

2019年9月9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在国际期刊《Stroke》上发布了一篇《静脉注射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中风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的 I/II 期研究》的研究结果。

静脉注射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中风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的 I/II 期研究

安全性评估:共报告了 15 起严重不良事件。这些不良事件性质广泛,例如感染、血管疾病和疼痛综合征。所有严重不良事件均被认为与研究产品无关或不太可能相关。共报告了 109 起不良事件,其中 2 起均为轻微不良事件,被现场研究人员认为可能与研究产品有关:一例尿路感染和一例静脉注射部位刺激报告。两起不良事件均已完全恢复。研究测试未发现任何安全问题。

没有受试者在输注前对皮内测试表现出阳性反应。一系列体检和血液检测未发现任何重大发现。在 1 个月的随访中,只有一项系列心电图被认为具有临床意义,该发现发生在一名患有中度心室内传导延迟的受试者身上。同样,在胸部、腹部和骨盆的系列 CT 扫描中,只有一项被认为具有临床意义,即 6 个月时可见的前腹壁软组织密度,在 12 个月时重新成像时稳定。

临床案例: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中风,未观察到致瘤性或毒性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2024年8月19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在国际期刊《Stem Cell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布了一篇《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和安全性: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的研究结果。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和安全性: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安全性评估:在 RCT 中,干细胞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随访结束时(90 天至 5 年),所有 RCT 
和 NRCT 均关注到不良反应;在 3 项 RCT 和 1 项 NRCT 中,未报告任何不良反应。在与细胞相关的不良反应中,头痛和发烧最为常见,且未观察到致瘤性或毒性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干细胞组的精神疾病和发烧患病率较高,3 项研究中的酶水平也升高,尽管没有观察到统计学上的差异。

总结

多项临床研究和案例表明,干细胞治疗中风在安全性方面表现出色,未发现与治疗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显著改善。然而,仍需进一步的大规模、长期临床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若想了解更多关于中风和干细胞治疗中风的信息请点击此处!

免责说明:本文仅用于传播科普知识,分享行业观点,不构成任何临床诊断建议!杭吉干细胞所发布的信息不能替代医生或药剂师的专业建议。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杭吉干细胞科技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网站后台下方留言获取。

胚胎与成体干细胞的知识及其在复杂疾病中的应用全解析
« 上一篇 2025年2月24日
北京昌平实验室:我国细胞与基因治疗产品在临床试验的作用与挑战
下一篇 » 2025年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