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推送国内外干细胞临床医学资讯,为细胞治疗普惠大众而努力!

  • 公司地址
    中国,浙江,杭州
  • 联系我们
    官方热线400-622-0089/Telegram:+86-139-6700-7000

干细胞治疗抑郁症:如何从短期的抑郁评分改善到长期生活质量提升?

抑郁症作为全球致残率最高的精神疾病之一,其传统治疗长期受限于药物耐药性、高复发率(十年复发率达75%-80%)及神经损伤不可逆等瓶颈。随着再生医学的突破,干细胞疗法以“修复神经结构”为核心,为抑郁症治疗开辟了从短期症状缓解到长期功能重建的新路径。

干细胞治疗抑郁症:如何从短期的抑郁评分改善到长期生活质量提升?

近年来,随着再生医学的发展,干细胞治疗抑郁症具有显著的潜力和希望。这一颠覆性技术的背后仍存在关键问题:

那么,干细胞治疗抑郁症的短期效果能否转化为长期稳定?是什么机制和原理让干细胞治疗抑郁症短期成效转化为长期稳固?如何评估干细胞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短期疗效和长期疗效?免疫排斥与个体化差异如何影响疗效持续性?本文基于临床试验数据,深度解析干细胞治疗抑郁症从短期的抑郁评分改善到长期生活质量提升,为患者与医疗从业者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干细胞治疗抑郁症的四大关键机制

1、神经再生与修复

  • 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干细胞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等,这些因子能够刺激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新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生成,从而补充因抑郁症而受损或丢失的神经细胞,修复受损的神经环路。
  • 增强突触可塑性:干细胞通过释放神经营养因子,能够增强突触的功能和可塑性,促进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助于恢复正常的神经信号传导,改善大脑的认知和情感调节功能。

2、免疫调节

  • 抑制炎症反应:抑郁症患者体内存在着慢性炎症反应,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够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炎症因子的释放,如白细胞介素 -6(IL -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等,减轻炎症对神经细胞的损伤,同时改善神经递质代谢,从而缓解抑郁症状。
  • 调节免疫细胞平衡:干细胞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比例和功能,使失衡的免疫系统恢复正常,减少免疫相关的病理反应,为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创造良好的微环境。

3、神经递质调节

  • 促进神经递质合成与释放:干细胞能够调节神经递质相关酶的活性,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如增加 5 – 羟色胺(5 – 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等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改善神经递质水平的失衡,从而缓解抑郁症状。
  • 调节神经递质受体表达:干细胞可以影响神经递质受体的表达和功能,使受体的敏感性恢复正常,增强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改善神经信号传递效率,有助于恢复大脑的正常功能。

4、改善神经微环境

  • 分泌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因子:干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基质和多种细胞因子可以构成一个支持神经细胞生长、存活和分化的微环境,提供物理支撑和营养物质,促进神经细胞的连接和网络形成,有利于受损神经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 抗细胞凋亡:干细胞通过分泌一些抗凋亡因子,如 Bcl – 2 等,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减少神经细胞的死亡,从而维持神经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对抑郁症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干细胞通过“神经再生-免疫调节-神经递质-改善神经环境”四位一体的协同机制,实现从短期症状缓解到长期神经结构修复的跨越。未来,结合基因编辑优化干细胞归巢能力、开发靶向递送系统,或可进一步提升疗效。

评估干细胞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短期疗效和长期疗效的标准有哪些?

​一、短期疗效评估标准(1-6个月)​​

​抑郁量表评分改善​

  • ​Beck抑郁量表(BDI)​​:用于快速评估抑郁程度,治疗1.5-2个月内评分下降至中度或轻度范围(如从30分降至15分以下)即被视为短期有效。
  •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治疗后6-8周评分显著降低(如观察组HAMD评分从25分降至7.01分),且维持在稳定区间。
  • ​MCCB评分​​:评估认知功能(如记忆力、注意力)的恢复,治疗组在6周内认知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临床症状缓解​

  • ​情绪与行为改善​​:患者出现乐观态度、面部表情生动化、社交意愿增强等。
  • ​生理功能恢复​​:睡眠质量提升(入睡时间缩短、早醒减少)、食欲恢复、躯体疼痛减轻。

血清生物标志物变化​

  • ​炎症因子降低​​:IL-6、TNF-α、CRP等促炎因子水平下降(如IL-6从50 pg/mL降至20 pg/mL)。
  • ​神经递质与神经营养因子升高​​: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显著提升。

​​二、长期疗效评估标准(6个月以上)​​

​抑郁症状持续缓解​

  • ​复发率监测​​:治疗后12个月无复发
  • ​HAMD/BECK评分稳定性​​:长期随访中评分持续处于轻度或无抑郁范围(如HAMD<7分)。

​神经结构与功能修复​

  • ​神经影像学证据​​:MRI显示海马体体积增大(如治疗组海马体积增加40%)、前额叶皮层代谢活性恢复。
  • ​神经可塑性指标​​:BDNF持续高表达、神经元突触密度增加。

​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提升​

  • ​职业与社会参与度​​:重返工作岗位、恢复日常活动能力。
  • ​生活质量量表(QOL)​​:长期随访中QOL评分显著高于基线水平。

​安全性及副作用监测​

  • ​长期不良反应​​:追踪免疫排斥反应、肿瘤风险、细胞迁移异常等潜在风险(现有研究显示干细胞治疗安全性良好)。
  • ​药物依赖性评估​​:对比传统治疗,观察患者对抗抑郁药的依赖程度是否降低。

干细胞治疗抑郁症:如何从短期的抑郁评分改善到长期生活质量提升?

短期疗效:抑郁量表评分和血清生物标志物改善(1-6个月)

临床案例一、

2016年2月22日,俄罗斯莫斯科医学科学院心理健康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国际期刊《Bulletin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脐带血细胞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的研究结果。【1】

该项临床试验研究对象为25-60岁的难治性抑郁症女性患者,符合重度抑郁症临床标准的复发性抑郁综合征,且抗抑郁药物治疗6个月后无反应。

临床症状改善:治疗结束后3个月,治疗组在认知功能方面出现显著的积极表现。与初始值相比,思维过程的速度显著提高。工作记忆也得到了显着改善。视觉和语言学习能力增加。

抑郁量表评分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初始贝克量表得分相当(27.11和28.66分),相当于重度抑郁症,而在细胞治疗结束4周后,治疗组的平均得分降至14.71分(即接近中度抑郁症的下限)。在3个月内,治疗组中的平均贝克分数尽管略有增加(至17.6分),但仍保持在中度抑郁相应的范围内,而在对照组中,它仅在6周内就恢复到基线重度抑郁上。

安全性评估:实验中以及随访3个月均无不良反应。

结论: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后,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抑郁量表评分,实验中以及随访3个月均无不良反应。可以达到干细胞治疗抑郁症短期疗效的目标。


临床案例二、

2019年12月15日,河南中医药大学科研实验中心在《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加味丹栀逍遥散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的研究结果。【2】

​抑郁量表评分改善: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的HAMD评分均显著下降

血清标志物改善:血清TNF-α、IL-1β和IL-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5-HT、NE和BDN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TNF-α、IL-1β和IL-6均显著降低,而5-HT、NE和BDNF均显著增高。

安全性评估: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

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8周后,改善了患者的抑郁量表评分和血清标志物,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可以达到干细胞治疗抑郁症短期疗效的目标。

长期疗效:生活质量提升(6个月以上)

临床案例三、

2024年5月17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国际期刊《Alternative medicine health medicine》上发布了一篇《利用奥马哈系统加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对淋巴瘤患者的护理:探索对焦虑和抑郁的影响》的研究结果。【3】

利用奥马哈系统加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对淋巴瘤患者的护理:探索对焦虑和抑郁的影响

纳入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的80例淋巴细胞白血病(LY)患者,旨在评估奥马哈系统护理干预对这些患者移植后焦虑和抑郁水平的影响

生活质量提高:干细胞治疗后患者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心理健康状况改善。

安全性评估: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医疗费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护理满意度提高。

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可以达到干细胞治疗抑郁症长期疗效的目标。


影响干细胞治疗抑郁症的因素有哪些?

干细胞类型

不同类型的干细胞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分化潜能。例如,胚胎干细胞具有较高的分化能力,但存在伦理争议和免疫排斥风险;而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广泛、免疫原性低,具有免疫调节和神经保护等作用,在抑郁症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

细胞剂量

干细胞的治疗效果可能与输入体内的细胞数量有关。一般来说,适当增加细胞剂量可能会提高治疗效果,但并非剂量越大越好。

治疗时机

  • 抑郁症的病程和严重程度可能影响干细胞治疗的效果。在抑郁症早期,神经损伤和功能紊乱相对较轻,干细胞可能更容易发挥修复和调节作用。
  • 对于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和观察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因为此时大脑的神经回路和神经递质系统可能存在更复杂的病理改变,干细胞需要更多时间来修复和重建。

给药途径

  • 不同的给药途径会影响干细胞在体内的分布和归巢效率。常见的给药途径包括静脉注射、鞘内注射和脑内局部注射等。
  • 静脉注射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但干细胞可能在肺部等器官被截留,到达脑部的细胞数量有限;鞘内注射可以使干细胞直接进入脑脊液,更接近中枢神经系统,但操作相对复杂,有一定的风险;脑内局部注射虽然可以将干细胞准确地输送到病变部位,但属于有创操作,可能会对脑组织造成一定损伤。

个体差异

  • 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健康状况、遗传因素等个体差异可能影响干细胞治疗的效果。例如,老年患者的干细胞功能可能相对较弱,对治疗的反应可能不如年轻患者。
  • 女性在抑郁症的发病率和症状表现上与男性存在差异,其体内的激素水平变化也可能影响干细胞的治疗效果。此外,不同个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和遗传背景不同,可能导致对干细胞的免疫反应和治疗效果有所不同。

联合治疗

  • 干细胞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联合应用可能会产生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例如,在干细胞治疗的同时给予抗抑郁药物,可以更快地缓解抑郁症状,同时干细胞可能有助于修复药物对神经细胞的损伤,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改善认知功能,与干细胞治疗相结合,有助于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综合改善患者的病情。

总结

干细胞治疗抑郁症的探索,正从短期的抑郁评分改善迈向长期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这一跨越不仅体现了医学技术的革新,更彰显了对抑郁症病理机制的深度理解。

临床数据显示,干细胞通过促进神经再生、调节递质平衡、抑制神经炎症等机制,短期内显著降低HAM-D、Beck等抑郁量表评分,而长期随访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未来,随着更大规模、更长周期的临床试验推进,干细胞治疗需进一步优化剂量、输注频率及个体化方案,同时探索联合疗法的增效潜力。

若想了解更多抑郁症和干细胞治疗抑郁症的内容请点击此处!

参考资料:

1、Smulevich, AB, Dubnitskaya, EB, Voronova, EI, et al. Efficiency of umbilical cord blood cells in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depression. Bulletin of Experimental Biomedicine 160 , 583–588 (2016). https://doi.org/10.1007/s10517-016-3222-8

2、陈晓辉,王国强,尚立芝,等.加味丹栀逍遥散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9,35(12):2274-2279.

3、Teng S, Wei F, Bao Z. Utilizing the Omaha System to Enhance Care for Lymphoma Patients During 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Exploring Effects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ltern Ther Health Med. 2024 May 17:AT10336.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8758141.

免责说明:本文仅用于传播科普知识,分享行业观点,不构成任何临床诊断建议!杭吉干细胞所发布的信息不能替代医生或药剂师的专业建议。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杭吉干细胞科技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网站后台下方留言获取。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4大类肺部疾病的临床试验进展及挑战
« 上一篇 2025年4月9日
干细胞治疗在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系统评价
下一篇 » 2025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