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推送国内外干细胞临床医学资讯,为细胞治疗普惠大众而努力!

  • 公司地址
    中国,浙江,杭州
  • 联系我们
    官方热线400-622-0089/Telegram:+86-139-6700-7000

干细胞治疗在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系统评价

背景:干细胞(SC)疗法对中风患者运动恢复的有效性在科学界仍存在争议。为此论证干细胞治疗在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很有必要。

干细胞治疗在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系统评价

近日,国际期刊杂志《 Egyptian Journal of Neurosurgery》发表了一篇“Role of stem cells on motor function recovery in stroke patients: systematic review”的临床研究综述,该综述旨在进行全面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以评估皮下注射对中风运动恢复的治疗潜力。

结果表明:尽管一些研究表明干细胞疗法对中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具有潜在疗效,但证据缺乏一致性。未来需要开展设计精良、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评估干细胞疗法对中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伦理影响。

干细胞疗法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系统综述:现状与争议

中风仍然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幸存者的运动功能可能会受到严重损害。中风病灶高度异质性,大小不一,涉及多个部位,并可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神经系统损害范围和严重程度。各种因素和个体间差异可决定这些患者的整体功能恢复。这些患者的管理仍然是一个挑战,因为目前尚无经过验证的治疗方法(无论是药物还是手术)可以恢复神经系统缺陷。

干细胞治疗在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系统评价

近年来,许多研究探讨了干细胞疗法在改善卒中患者预后方面的作用、范围和方法,结果不一,且患者数量有限。尽管干细胞疗法已成为人类和动物模型研究管理的新范例,并取得了有希望但结果各异的成果,但其对功能预后的总体影响仍存在争议。鉴于这些争议,本系统综述的目的是确定干细胞疗法是否能改善缺血性卒中的患者的运动恢复。

方法:在2023年8月15日之前,对主要电子数据库(PubMed、Scopus、ScienceDirect 和 Cochrane)进行了彻底搜索。根据预先定义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研究,以确保方法的严谨性和相关性。

结果:采用上述检索策略,我们共检索到739篇文章。删除280条重复记录后,剩余459篇文章。进一步筛选后,共排除443篇文章。随后,对16篇文章进行了全文检索,其中排除11篇,排除原因详见表1。此外,通过对已纳入的5篇文章进行引文检索,又找到1篇文章,最终共计6篇文章可供定性综合。

纳入研究的特征和质量评估分别详见表2和表3。共纳入190例患者,其中治疗组115例,对照组75例。治疗方式包括自体间充质干细胞n=2)和 G-CSF(n =2)刺激以增加干细胞。综述中纳入的文章来自韩国、法国、英国和台湾。所有研究的平均年龄为63.15岁,范围从53岁到76岁。

参与这些研究的患者患有慢性缺血性卒中(n=2)、亚急性卒中(n=2)和急性卒中(n=1)。

表2:纳入研究的特征
表3:质量评估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被用作残疾的纳入标准(n=3),两项研究使用了改良Rankin量表 (mRS)。这些研究的共同排除标准包括出血性卒中(n =4)和其他医学合并症。两项研究中的间充质干细胞 (MSC) 均从髂嵴中提取。一项研究以1×106kg的剂量注射MSC,而另一项研究则通过静脉注射了1亿至3亿个MSC。三项研究均采用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其中一项研究的剂量为1µg/kg,持续5天,另一项研究的剂量为15µg/kg,持续5天,还有一项研究的剂量为增量注射。

这些研究评估的运动结果包括运动指数、Fugl-Meyer评分(n =2)、运动 NIHSS、被动腕运动功能MRI、RMA评分、EMS 评分和 mRS。这些研究的随访时间分别为3个月(n =3)、6 个月(n =2)、1年(n =1)和2年(n =1)。由于结果测量和报告的统计值存在异质性,因此无法进行荟萃分析。各个研究的结果如下:Chung等人报告单独腿部的运动指数有选择性改善(p  = 0.023),而侧面(p  = 0.090)和手臂(p =0.741)的运动指数没有改善。此外,FMA评分没有改善(p  = 0.292)。

Jaillard 等人报告称,根据运动NIHSS量表(p=0.004)、运动FMS评分(p=0.028)、MI4a中的fMRI(p=0.031)和 MI4p(p =0.002),运动恢复有所改善。

Sprigg等人报告称,90天的RMA评分显示运动结果没有改善,而Shyu等人报告称,6 个月和 12 个月的 EMS 评分表明运动结果有所改善。

五项临床试验论证干细胞治疗在改善中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中风是全球主要致残原因之一,影响超过8000万人。多项系统评价表明,干细胞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是安全的。然而,目前尚无关于干细胞治疗后运动结局的汇总数据。我们的综述特别关注运动结局,这代表了任何治疗对中风患者的最终益处。

临床案例一:2021年,期刊杂志《神经病学》发表了一篇“静脉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研究文章。

该研究文章表明Chung等人进行了STARTING-2试验,筛选了 85 名患者参与,并纳入了 2012 年 11 月至 2018 年 2 月期间招募的 60 名患者。(排除 25 名患者。)参与者被分为对照组和MSC(间充质干细胞)组,以便随后进行分析。主要疗效终点是 90 天的改良 Rankin 量表 (mRS) 评分,但未观察到显着改善。

作者报告称,MSC 组的腿部运动指数 (MI) 评分有所改善;然而,在调整各种协变量后,这种效果显著减弱。此外,MSC 组中相当一部分最初被归类为预测结果较差的患者在 Fugl-Meyer 下肢评估 (FMA-LL) 上表现出运动功能增强。研究发现,干细胞在短期和长期随访中都相对安全,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


临床案例二:2020年,期刊杂志“Transl Stroke Res”发表了一篇“自体间充质干细胞改善亚急性缺血性中风的运动恢复:一项随机临床试验”的文章,主要评估单次静脉注射自体骨髓来源的MSCs的效果。参与者年龄在18至65岁之间,经MRI确诊为颈动脉缺血性中风,持续时间少于2周。该试验从2010年8月31日至2015年8月31日招募了31名患者;20名患者接受了MSC注射,11名患者属于对照组。两组的基线临床特征相似,但对照组的心房颤动发生率更高。在启动的20个MSC培养物中,进行了16次MSC注射(总体可行性为80%)。(4 次注射不符合质量标准)

主要结果评估了可行性和安全性。次要结果评估了整体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初级运动皮层 (MI) 中的被动腕关节运动功能磁共振成像 (fMRI) 活动被用作运动恢复的生物标志物。

我们使用治疗后分析比较了“治疗组”和“对照组”。在31名入选患者中,16名患者接受了 MSCs 治疗。治疗可行性为80%,在6个月和2年的随访中,治疗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0和16,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和24。通过混合模型分析,我们观察到治疗对Barthel指数、NIHSS和改良Rankin评分没有影响,但运动NIHSS评分(p=0.004)、运动Fugl-Meyer评分(p=0.028)以及MI-4a(p=0.031)和MI-4p(p=0.002)中的任务相关fMRI活动均有显著改善。

中风后静脉自体MSC治疗安全可行。运动表现和任务相关MI活动结果提示MSC可通过感觉运动神经可塑性促进运动恢复。ClinicalTrials.gov注册号NCT00875654


临床案例三:Shyu等招募了年龄35至75岁、首次发作经MRI确诊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在9至20分之间。患者被分为G-CSF治疗组或常规治疗组,每次访视时评估不良事件、NIHSS、ESS、EMS和BI。在入选的10名患者中,3名接受常规治疗,7名接受G-CSF治疗,所有患者均完成了随访。

结果表明在G-CSF组中有3例患者报告头痛、骨痛和短暂性肝功能损害,治疗完成后症状缓解。两个研究组均未出现肢体无力、言语障碍或感觉障碍等卒中症状加重。G-CSF组的神经功能显著改善,6个月时平均EM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然而,与基线和12个月随访相比,MRI成像并未发现两组的解剖或结构变化。FDG-PET更新显示两组核心卒中区域的 FDG 摄取没有显著差异。然而,在 G-CSF组中,周围卒中区域的侧向与对侧摄取活动的比率高于对照。


临床案例四:2006年,Sprigg等人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IIa期临床试验,利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 作为剂量递增策略,对老年患者的干细胞动员进行研究。作者在安慰剂组和G-CSF组之间共招募了36名基线特征(包括年龄和性别)非常匹配的患者。患者在亚急性缺血性卒中后7至28天的窗口期内入组(中位入组时间:G-CSF组为14天,对照组为12天)。

研究表明,G-CSF对CD34+细胞计数具有剂量依赖性增加效应,与安慰剂组相比,最高剂量组G-CSF的总白细胞计数增加15倍,并呈剂量依赖性升高(主要归因于中性粒细胞增加)。在研究期间,有5名患者死亡(G-CSF 组3例,安慰剂组2例)。治疗期后有1例患者中风复发;然而,G-CSF 组与安慰剂组在感染和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

在第10天和第90天的评估点,G-CSF组与安慰剂组在损伤(使用 SNSS)、残疾(使用 BI)和依赖(使用 mRS)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此外,不同剂量的G-CSF并未显示出功能结果的差异。


临床案例五:2016年,Sprigg等人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纳入了118名潜在患者,其中包括60名卒中史为3个月至2年的成年人。作者评估了单独和联合使用 G-CSF(非格司亭)和康复治疗对卒中恢复的影响。

作者观察到 G-CSF 组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通过 EQ-5D 测量)。G-CSF的使用显著提高了白细胞和CD34+计数,但不影响红细胞或血小板计数。

虽然G-CSF组出现了不良事件,但各组之间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预先定义的康复治疗;然而,只有23%的患者能够完成全部18个治疗疗程。两个治疗组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康复组在特定时间点跌倒次数减少的趋势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与其他研究相比,本研究的主要局限性包括样本选择异质性,未提及卒中病因,且纳入了一些有卒中病史的患者。缺乏康复单元以及治疗时机和治疗延迟也是一个局限性。


结论:我们回顾了目前关于干细胞治疗中风(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文献,结果好坏参半。尽管干细胞疗法显示出改善运动功能恢复的潜力,但证据有限且不一致。本综述强调,需要开展精心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以标准​​化的方式评估干细胞疗法对运动功能的影响,同时兼顾伦理和安全问题。虽然干细胞疗法确实存在改善运动功能的潜力,但进一步开展严谨的研究,以确定干细胞疗法在卒中康复中的最佳应用,仍需进一步开展严谨的研究。

关键信息

  • 中风仍然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幸存者的运动功能可能会受到严重损害。
  • 中风患者的管理仍然是一个挑战,因为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或手术治疗方法可以恢复神经功能缺损。
  • 近年来,许多研究探索了干细胞治疗在改善中风患者预后方面的作用、范围和方法,但结果各不相同,且患者数量有限。
  • 目前的研究表明,干细胞治疗对中风患者的运动恢复有好坏参半的结果。
  • 尽管干细胞疗法有可能改善中风患者的运动反应,但需要严格的研究来确定其最佳用途。

参考资料:Raghuwanshi, B., Thanneeru, S.K., Chanchalani, R. et al. Role of stem cells on motor function recovery in stroke patients: systematic review. Egypt J Neurosurg 40, 38 (2025). https://doi.org/10.1186/s41984-025-00352-6

免责说明:本文仅用于传播科普知识,分享行业观点,不构成任何临床诊断建议!杭吉干细胞所发布的信息不能替代医生或药剂师的专业建议。如有版权等疑问,请随时联系我。

干细胞治疗抑郁症:如何从短期的抑郁评分改善到长期生活质量提升?
« 上一篇 2025年4月10日
国内首例!帕金森病患者接受自体干细胞疗法,一个月后身体灵活多了
下一篇 » 2025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