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推送国内外干细胞临床医学资讯,为细胞治疗普惠大众而努力!

  • 公司地址
    中国,浙江,杭州
  • 联系我们
    官方热线400-622-0089/Telegram:+86-139-6700-7000

干细胞治疗原发性肾病:患者能否受益?机制与临床进展揭秘

2025年,肾脏疾病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影响着超过10%的人口,每年导致约500万至1000万人死亡,且发病率持续攀升。根据病因,肾脏疾病主要分为原发性继发性遗传性三类。

干细胞治疗原发性肾病:患者能否受益?机制与临床进展揭秘

那什么是原发性肾病呢?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一般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引发,如微小病变性肾病、膜型肾病、膜增殖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其病因多与免疫介导性炎症导致的肾损害相关。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典型临床表现为“三高一低”的症状。

  • 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g/d,是诊断肾病综合征的可靠指标之一。尿液中出现大量泡沫。
  • 高度水肿:最明显的体征,浮肿,以面部、下肢、阴囊部最明显。
  • 高脂血症:脂类代谢异常引起。
  • 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伴有营养不良。

目前传统治疗依赖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长期使用副作用显著,且部分患者对治疗不敏感(如难治性PNS)。近年来,干细胞疗法因其独特的再生修复和免疫调节能力,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

本文基于多项临床数据和机制研究,系统分析干细胞治疗原发性肾病的疗效现状及发展方向。

干细胞治疗原发性肾病:患者能否受益?机制与临床进展揭秘

一、干细胞治疗原发性肾病患者的作用机制

干细胞通过以下核心机制对PNS产生疗效:

1.多向分化与组织修复:干细胞可定向迁移到肾脏损伤部位(归巢性),分化为肾小球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肾固有细胞,直接修复受损的肾结构。

2.免疫调节与抗炎作用:干细胞通过抑制T细胞活化、减少炎症因子(如TNF-α、IL-6)的释放,调节异常免疫反应,减轻肾小球足细胞损伤。

3.抗纤维化与延缓进展:干细胞通过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减少胶原沉积,延缓肾间质纤维化进程,从而减缓疾病进展。

相关阅读干细胞治疗肾脏疾病的6大原理机制,您都了解吗?

二、临床疗效的实证分析

案例1: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与安全性

2013年,福建医科大学开展了一项临床研究,旨在评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疗效与安全性。本次研究选取25例自愿接受UC-MSCs治疗的PNS患者作为治疗组,再选取25例PNS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按肾病综合征治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UC-MSCs治疗。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

随访4个月,分别在UC-MSCs治疗前(0周)及治疗后第1、2、3、4、8、16周测定24小时尿蛋白定量、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血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

研究结果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治疗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关键指标具有显著改善作用。治疗后4周起,治疗组24小时尿蛋白、血浆白蛋白、总蛋白及IgG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下降或上升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图1-4)。

随访1年发现,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干细胞治疗可能延缓疾病进展

图1 同一时间点两组间24小时尿蛋白的比较
图2 同一时间点两组间白蛋白的比较
图3同一时间点两组间总蛋白的比较
图4同一时间点两组间IgG的比较

安全性方面,UC-MSCs输注过程及观察期内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证实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重复测量分析证实,UC-MSCs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在改善蛋白代谢异常和免疫球蛋白水平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且长期疗效稳定。其安全性与有效性为PNS的免疫调节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尤其对传统治疗不敏感的患者具有潜在临床价值。

案例2: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1年随访观察

2016年,福州总院在《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的临床研究成果。该研究系统评估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本次研究研究人员纳入30例难治性PNS患者(男23例,女7例),均符合激素治疗依赖或抵抗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干细胞移植采用外周静脉输注的方式,每隔1周输注1次,输注量为(1~2)×106个/kg/次,4次为一疗程,随访12个月。结果表明:

肾脏指标:24h尿蛋白定量、白蛋白、总蛋白、肌酐、eGFR、胆固醇6个指标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8周、16周、24周比较,具有治疗意义,提示蛋白代谢指标显著改善。(见图5)

图5:UCMSC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变化(中位数,x±s)
图5:UCMSC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变化(中位数,x±s)

效价分析:4周缓解率为46.67%,缓解患者共14例;8周缓解率为60%,缓解患者增至18例;16周为66.67%,缓解患者增至20例;24周上升为70%,缓解患者增至21例。(注:缓解率为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之和)(见图6)

图6:各时间点疗效分析
图6:各时间点疗效分析

复发情况:对30例难治性PNS随访12个月,复发5例,复发率16.7%。复发5例中2例因上呼吸道感染,1例因激素停用,1例因腹泻,1例无特殊原因导致24h尿蛋白定量增加≥1.0g。建议复发者可进行第二个疗程的干细胞干预。

安全性:对干细胞治疗过程中进行安全性评估,认为干细胞对难治性PNS是安全的,无严重不良反应产生。

综上所述,研究表明干细胞疗法对改善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情及防止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复发有积极作用,临床缓解率高、起效较快且并发症较少,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案例3:干细胞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2024年,以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名古屋大学医院肾脏病科为主导的机构在“KIDNEY360″网站上发表了一篇关于《ADR-001治疗免疫球蛋白A肾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临床研究。

ADR001是间充质干细胞治疗

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肾病)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免疫复合物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ADR-001治疗免疫球蛋白A肾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该试验是一项1期、开放标签、多中心、剂量递增研究,研究对象为对现有疗法有抵抗力或难以治疗的难治性IgA肾病成年患者。该试验已注册,编号为jRCT2043200002和NCT04342325。

第一组以1×10^8个细胞的剂量向3至6名患者静脉注射ADR-001,一次;第二组以两周为间隔向6名患者静脉注射ADR-001,两次(图7A)。注射MSCs时,也会注射肝素。观察期持续至52周。

图7:研究流程和临床结果
图7:研究流程和临床结果

主要终点是注射ADR-001后6周内的安全性。次要终点将是出现不良事件和疗效的患者各自百分比,例如临床缓解、部分缓解、尿蛋白缓解、血尿缓解、缓解时间、尿蛋白变化、血尿和估计肾小球滤过率。

结果:首先,关于主要终点,第一组中有三名患者接受了单剂量ADR-001,数据安全监测委员会确定ADR-001的安全性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因为没有发生不良临床事件

因此,试验转移到了第二组,六名患者接受了两剂量的ADR-001。在第二组中,数据安全监测委员会确定安全性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并且ADR-001对于临床使用是安全且耐受性良好的。接下来,关于次要终点,特别是关于疗效,在服用ADR-001后,肾脏损伤标志物(图7B)和尿蛋白立即急剧下降

综上所述,对于难治lgA肾病患者来说,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是可以接受的。尽管仍需更大规模的2/3期试验验证长期获益,但其结果为干细胞治疗肾小球疾病开辟了新路径,尤其在修复免疫损伤和延缓肾功能恶化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三、干细胞治疗原发性肾病的优势与现存挑战

1.干细胞疗法的优势

多靶点干预:同时修复组织、调节免疫和改善微环境,突破传统药物单一作用模式。

个体化潜力:自体干细胞可减少排斥反应,胚胎干细胞则提供更强再生能力。

安全性较高:现有临床数据显示,干细胞治疗副作用(如感染、过敏)发生率低。

2.干细胞疗法的挑战

长期疗效不确定: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疗效衰减,需多次输注维持效果。

技术标准化缺失:干细胞来源(骨髓、脐带、胚胎)、制备流程和输注方式尚未统一,影响结果可重复性。

未来研究方向

精准患者分层:结合病理类型(如微小病变型、膜性肾病)和疾病阶段,筛选干细胞治疗的最佳适应人群。

联合疗法探索:干细胞与基因编辑(如增强抗纤维化基因表达)、生物材料支架或靶向药物的联合应用,可能提升疗效。

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干细胞质量评估、输注剂量和随访监测的国际标准,确保治疗安全性和可比性。

结语

干细胞治疗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方向,尤其在难治性及儿童患者中展现出显著潜力。其通过修复损伤组织、调节免疫、抑制纤维化等多重机制,为传统疗法难以控制的病例带来希望。尽管仍需解决标准化与长期疗效等问题,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干细胞有望成为肾病治疗的重要支柱,为患者争取更长的无透析生存期与更高的生活质量。

相关文章从糖尿病到狼疮肾炎:干细胞能否治疗继发性肾病?

参考资料:

丘美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

李俊霞,周欣谕,丘美兰,等.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2016,6(02):92-96.

Shoichi Maruyama, Akihito Tanaka, Kazuhiro Furuhashi, Kumiko Fujieda, Kayaho Maeda, Tetsushi Mimura, Yosuke Saka, Tomohiko Naruse, Takuji Ishimoto, Tomoki Kosugi, #684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f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 “ADR-001” in the treatment of 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 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 Volume 39, Issue Supplement_1, May 2024, gfae069–0450–684, https://doi.org/10.1093/ndt/gfae069.450

免责说明:本文仅用于传播科普知识,分享行业观点,不构成任何临床诊断建议!杭吉干细胞所发布的信息不能替代医生或药剂师的专业建议。如有版权等疑问,请随时联系我。

不同年龄段接受干细胞治疗肾病,疗效差异究竟有多大?
« 上一篇 2025年4月1日
从糖尿病到狼疮肾炎:干细胞能否治疗继发性肾病?
下一篇 » 2025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