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推送国内外干细胞临床医学资讯,为细胞治疗普惠大众而努力!

  • 公司地址
    中国,浙江,杭州
  • 联系电话
    400-622-0089/139-6700-7000

长期跟踪研究揭示干细胞疗法对肾病患者肾功能改善方面的关键作用

肾病,也称为肾脏疾病或nephrosis,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损害的一类病症。这类疾病会导致肾脏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等问题。

依据《柳叶刀》刊载的相关文章内容显示,在我国成年人群体当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已然高达10.8%,换算下来,患病人数总计达到了1.2亿之多。这也就意味着,平均每10个人里面,就会有1个人遭受肾病的困扰。并且,大多数情况下的肾损伤很容易进一步发展演变要么发展成慢性肾功能衰竭,要么发展成更为严重的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急性肾功能衰竭发展到后期便是人们熟知的尿毒症

长期跟踪研究揭示干细胞疗法对肾病患者肾功能恢复的关键作用

目前,传统的治疗方法如透析和肾移植存在诸多局限性。近年来,干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因其在修复肾损伤和改善肾功能方面的潜力而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干细胞疗法对各种肾病患者肾功能长期改善的有效性,揭示这种创新疗法如何通过不同的作用途径为肾病患者提供全新的治疗选择,进而可能改变未来肾病治疗的格局。

肾病患者应该关注的长期肾功能指标

  • 肾小球滤过率(GFR):它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指标,需定期通过专业检查如肌酐清除率测定、放射性核素检查等方法来评估。关注GFR是否能稳定提升并维持在正常范围,若出现波动或下降,可能提示肾功能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检查原因。
  • 血清肌酐和尿素氮:这两项指标能反映肾脏的排泄功能。定期检测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观察其是否逐渐降低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如果指标出现反弹或持续不降,可能意味着肾脏功能的改善出现停滞或恶化,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进一步排查影响因素。
  • 尿蛋白定量:尿蛋白的多少与肾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通过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观察蛋白排泄量是否持续减少。若尿蛋白减少不明显或再次增多,可能提示肾脏的滤过功能仍未得到有效改善或存在新的肾脏损伤因素,如感染、免疫反应等,需要进一步评估肾脏病理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长期跟踪研究揭示干细胞疗法对肾病患者肾功能改善方面的关键作用

01.干细胞疗法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功能长期改善效果

2022年,我国南京一家军医院在国际期刊《狼疮》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的长期随访——20例患者系列研究》的临床研究成果。

这项研究聚焦于使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来治疗那些对传统疗法反应不佳的难治性狼疮性肾炎(LN)患者。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的长期随访——20例患者系列研究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20位接受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的难治性狼疮性肾炎患者进行了平均长达8年的随访

临床结果表明:

  • 18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1例患者获得部分缓解,1例未缓解患者于12个月开始腹膜透析,1例患者在ASCT前接受短期肾脏替代治疗,于移植后84个月开始血液透析。
  • 9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复发10次,3例患者接受了利妥昔单抗治疗。2例患者完全缓解后在妊娠期间复发,婴儿Apgar评分分别为9分和10分。 9例患者复发后均接受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并再次起效。
  • 10年总生存率、10年无病生存率及10年肾脏生存率分别为100%、35%及90%。复发率为45%。并发症包括细胞减少、感染、B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及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
  • 具体来说,这些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这表明干细胞疗法不仅能够在短期内带来积极的效果,而且这种改善是可以长期维持的
  • 此外,研究还指出,通过AHSCT治疗后,多数患者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指数下降,整体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确实能够为难治性狼疮性肾炎患者带来长期的肾功能改善效果。

02.干细胞疗法对慢性肾病患者的肾功能长期改善效果

2024年,我国科研人员在期刊《疾病与健康研究最新更新》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肾病(肾衰竭和多次发作的肾结石)》的临床病例报告。

这份报告特别关注了一位58岁男性慢性肾病患者的治疗经历,该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并且存在双下肢慢性点状水肿的问题,自2013年以来每3-4个月会复发一次肾结石,伴有严重的左右两侧及背部交替痉挛,并向腹股沟和尿道放射的症状。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肾病(肾衰竭和多次发作的肾结石)

在治疗前,患者的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尿素氮(BUN)以及血清肌酐水平均显示其肾功能处于下降状态,提示可能存在慢性肾脏病(CKD)第3期的发展风险。

治疗后在随后长达五年的随访期内,患者的肾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具体表现为:

血清肌酐也从1.44mg/dL降低至0.88mg/dL,回到了更健康的水平。

  • 肾结石未再复发
  • 双下肢点状水肿消失
  • 肾小球滤过率从最初的50mL/min(属于中度CKD)恢复到了87mL/min,接近正常范围
  • 血尿素氮从29.0mg/dL降至22.0mg/dL

结果表明,间充质干细胞不仅能够安全地应用于人体,而且能够长期改善慢性肾病患者的肾脏功能指标。

03.干细胞疗法对急性肾损伤患者的肾功能长期改善效果

2021年,日本湘南镰仓综合医院的研究团队在《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分享了利用自体干细胞移植成功治疗一名36岁男性严重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经验。

自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活化外周血 CD34阳性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肾损伤的首例临床报告

这位患者患有难治性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心脏及脑损害以及严重的肾功能不全。尽管经过血液透析后,他的血肌酐水平仍然很高。因此,他接受了基于外周血CD34+细胞的干细胞干预治疗。

  • 干细胞移植治疗后23周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显著下降至2.96mg/dL,表明肾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 更为重要的是,患者原本难以控制的顽固性高血压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仅需60mg硝苯地平和20mg奥美沙坦即可维持血压稳定。
  • 患者除移植后5天体温短暂升高至38.1°C外,一般情况无异常。治疗后早期血小板计数和血清白细胞介素 (IL)-6和IL-8水平短暂升高。患者在细胞移植后10天出院回家。
  • 并且在在细胞治疗后的1年内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继续逐渐改善。

这一案例研究表明,对于急性肾损伤患者而言,干细胞疗法不仅能够显著降低血清肌酐水平,还能促进整体肾功能的恢复。

04.干细胞疗法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长期改善效果

2023年,欧洲三家顶尖医疗机构联合在国际期刊《美国肾脏病学会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间充质基质细胞 (ORBCEL-M) 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一项随机临床试验 (NEPHSTROM)》的研究成果。

间充质基质细胞 (ORBCEL-M) 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一项随机临床试验 (NEPHSTROM)

在16名随机分配的参与者中,有14名完成了为期18个月的随访

  • 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尽管两组的肾小球滤过率在18个月随访期内均有下降趋势,但干细胞治疗组在6、12和18个月时mGFR的变化幅度数值上小于安慰剂组
  • 当使用CKD-EPI或MDRD公式估算肾小球滤估算值时干细胞组的平均变化量明显优于安慰剂组
  • 以年下降率衡量肾功能变化,结果同样显示干细胞治疗组的肾小球估算值年下降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

研究表明,在肾功能改善方面,接受者的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速度在数值上低于安慰剂接受者,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的类似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这意味着干细胞可能会使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轨迹产生不同变化。

05.干细胞疗法对肾小球硬化症患者的肾功能长期改善效果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 是儿童中最常见的后天性肾病,会导致终末期肾病,并且也是多种类型肾小球肾炎发展的终末阶段。2013年,意大利再生医疗中心在国际期刊《生物制品》中发表了一篇关于《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用于稳定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的研究成果。

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用于稳定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

在接受MSC治疗前,患者需要每周进行一次血浆置换,以达到尿蛋白/肌酐比值低于。

经过三次MSC输注后1年随访中,观察到几个关键的变化:

  • 肾功能稳定:患者的肾功能指标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范围内,表明疾病进展得到了控制。
  • 蛋白尿缓解: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值,这意味着通过MSC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尿液中蛋白质的排泄量,而不再依赖于频繁的血浆置换。
  • 炎症反应减弱:一些与炎症相关的循环因子水平下降,并且在一年后的随访中仍然维持在较低水平。这说明MSC输注可能具有长期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减少了体内促炎状态,有助于保护剩余健康肾组织免受进一步损伤

研究表明,干细胞输注后,血清中几种炎症因子的水平确实出现了持续性的降低,同时患者不再需要依靠血浆置换来管理蛋白尿,对患者的肾功能改善方面有积极影响,

展望未来

随着干细胞疗法在肾脏疾病治疗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我们已经见证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成功案例。这些案例不仅证明了干细胞对于急性肾损伤(AKI)、慢性肾病(CKD)以及其他复杂肾脏病症的有效性,而且展示了其作为非透析、非换肾选择的巨大潜力。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对干细胞生物学理解的不断深化,我们可以期待这一创新疗法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发展:

  • 个性化医疗:基于每位患者的独特基因背景、疾病状况及反应特征定制化的干细胞治疗方案将成为可能。这将确保每一位接受治疗的患者都能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最大化疗效的同时最小化潜在风险。
  • 机制解析与优化:深入探究干细胞如何通过旁分泌信号传导、免疫调节以及直接组织整合等多重机制发挥作用,有助于开发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策略。例如,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MSCs)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血管新生、减轻纤维化进程等方式来修复受损肾脏组织。
  • 临床应用扩展:目前已有超过30项针对不同类型的肾脏疾病的I/II期临床试验注册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数据库中6,而在中国知网上也有86项相关临床研究记录。随着更多高质量临床数据的积累,干细胞疗法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并逐步进入常规临床实践。
  • 政策支持与行业规范: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政策如《“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旨在推动包括干细胞在内的前沿生物技术的发展,同时加强行业监管以保障公共健康安全。此举不仅促进了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的速度,也为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干细胞疗法正在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它不仅为肾脏疾病患者提供了除传统透析或移植之外的新希望,还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在未来几年里,随着更多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预计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受益。

结论

总之,干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兴且充满活力的治疗方式,在改善肾功能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从早期的基础研究到如今广泛开展的人体临床试验,大量的证据表明,这种疗法不仅能够有效延缓甚至逆转某些类型肾脏疾病的进程,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记录。更重要的是,相比于传统的药物治疗、透析或者器官移植,干细胞疗法提供了更为根本性的解决方案——即通过激活体内自身的再生能力来恢复受损器官的功能。

相关阅读: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干细胞治疗肾病的新闻资讯请点击这里!

免责说明:本文仅用于传播科普知识,分享行业观点,不构成任何临床诊断建议!杭吉干细胞所发布的信息不能替代医生或药剂师的专业建议。如有版权等疑问,请随时联系我。

干细胞治疗肾脏疾病的6大原理机制,您都了解吗?
« 上一篇 2025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