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肾脏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健康问题。根据最新统计,中国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已超过1.2亿,而尿毒症患者则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其中,肾脏疾病有两种类型:慢性肾病 (CKD) 和急性肾损伤 (AKI)。这两种疾病都对健康构成重大挑战。AKI更像是对肾脏的全面攻击。它会导致肾功能迅速恶化并最终衰竭。
另一方面,CKD就像对肾脏的游击攻击。它会导致肾功能缓慢而渐进地衰退。传统上,治疗包括AKI药物治疗(如果病因确定)。但对于CKD,大多数时候病因不明,药物和透析是治疗的选择。现在CKD药物不能阻止疾病进展。而是缓解患者的症状。
近年来,干细胞疗法在肾病治疗领域的临床研究取得显著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然而,许多患者和家属关心的核心问题依然存在:接受干细胞治疗后,症状缓解和肾功能改善通常需要多长时间? 本文基于全球临床研究数据及真实案例,系统解析干细胞治疗的短期、中期及长期疗效时间线,并探讨影响进程的关键因素。
干细胞治疗肾病多久见效?肾病症状改善时间全解析
一、干细胞治疗后症状改善的“黄金时间窗”
根据多项临床试验和案例观察,干细胞治疗后肾功能指标及症状的改善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1. 早期(1-4周):炎症与水肿的快速消退
2017年,印度尼西亚大学在医学期刊《Journal of Medical Case Reports》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肾衰竭并胸段脊髓卡压后肾功能改善一例》的临床研究成果。干细胞植入体内仅三周后,明显改善肌酐水平,小便症状得到恢复正常,患者肾功能提高。
报告了一例62岁的印尼裔女性病例,此前诊断为胸椎脊髓卡压,伴有截瘫和慢性肾衰竭,需要血液透析。
在她第一次就诊的神经系统检查中,体格检查未发现脊髓休克的迹象。她肚脐以下的所有感觉模式都消失了,包括本体感觉。尿潴留必须插管,但她已经2年没有排尿了。排便必须通过手指探查来帮助。
- 在进行第二周的hUC-MSC植入方案后,她的双腿症状得到改善,水肿症状也得到消退,并且能够伸展双膝。她的感觉水平从0提高到2。
- 干细胞植入体内的三周后,肾功能指标与泌尿症状就得到了显著改善,小便也恢复正常。
- 并且还发现她在第一个周期的hUC-MSC方案后在过去2年内第一次排尿,并且她的肌酸(Cr)水平在第二个周期的hUC-MSC方案后从11mg/dl 显著下降到2mg/dl。
综上所述,研究表明干细胞疗法不仅能够在短期显著改善肾病患者的相关并发症状,还能够显著降低肾病患者肌酸水平以及肾功能改善。
2024年9月,韩国生物医学研究所于《medRxiv》发表了一项突破性荟萃分析,系统评估了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SC-EXO)在慢性肾脏病(CKD)治疗中的潜力。该研究整合了17篇论文(包括15项临床前研究和6项临床试验),揭示了MSC-EXO在改善肾功能、减轻炎症及纤维化方面的显著疗效,并提出其短期症状缓解的临床效果。
这项全面的系统荟萃分析包括15项临床前研究和 6 项临床研究。短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
- 症状缓解:多数患者报告3周里疲劳感减轻、水肿症状改善,且部分患者尿量趋于稳定,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 肾功能指标改善:短期临床试验显示,MSC-EXO治疗后数周内,患者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同时肾小球滤过率(eGFR)有所提升。这些变化表明早期干预可能延缓肾功能恶化。
- 炎症与纤维化抑制:此外在治疗后1-2个月内,患者炎症标志物水平显著降低,肾活检显示胶原沉积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减轻,提示MSC-EXO对肾脏微环境的修复作用。
综上所述,短期试验表明,干细胞可在数周内改善肾功能关键指标并缓解肾病相关症状,而长期随访数据进一步支持其对纤维化和炎症的持续抑制作用。
2. 中期(1-3个月):核心肾功能指标以及症状的逆转
2021年1月,广东两家三甲医院联合在行业期刊《 干细胞研究与治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间充质干细胞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的荟萃分析。该研究纳入了33项随机对照试验(RCT),分别评估治疗对1周、2周、3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和6个月MSC疗法对肾功能、血糖症状控制及安全性的影响。
1.肾功能改善与症状缓解:
- 水肿与排尿功能:MSC治疗组患者普遍报告下肢水肿减轻,尿量趋于正常,夜尿频次减少,尿液浑浊度改善。
- 全身症状:疲劳感显著缓解,皮肤瘙痒发生率降低,患者活动耐力提升。
2.血糖控制与代谢改善:
除两项研究外,其余所有研究均报告了MSC治疗后葡萄糖水平的变化情况。所有时间点所有研究均显示MSC治疗组具有非常显著的降血糖作用。(见图1)其中:
- 高血糖症状:患者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减轻,胰岛素依赖性降低。
- 代谢稳定性:MSC组患者血糖波动幅度减小,餐后血糖峰值降低,提示胰岛功能改善。
综上所述,MSC疗法通过多靶点机制同步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水肿、排尿异常、全身症状)和血糖代谢症状(高血糖症状、胰岛素抵抗),同时安全性良好,为该疾病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2021年12月,伊朗马什哈德医科大学医学院内科系在国际期刊《转化医学的最新研究》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同种异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的I期临床试验结果。
在此项I期试验中,9名经活检证实对标准治疗无效的狼疮性肾炎患者接受了2×106同种异体脂肪来源 (AD) MSCs/kg的全身输注,并在干预后进行了12个月的随访。
- 研究发现,干预后第一个月患者尿蛋白水平显著下降,随后逐渐升高。
- 但到第3个月仍显著低于基线。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中位评分从基线时的16显著下降到治疗后第六个月的6,在第12个月随访中略有上升。
综上所述,同种异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短期3个月内都显著减少患者尿蛋白排泄量和疾病活动性;根据蛋白尿,在1个月时观察到最大效果(结果改善最大) ,根据疾病活动评分,在干预后6个月时观察到最大效果。单剂量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能不足以维持难治性狼疮性肾炎的长期缓解,因此可能需要额外剂量。
3.长期(4-7个月):并发症症状风险降低和长期稳定性
2021年9月,韩国顺化中央医院在《越南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基于间充质干细胞的红斑狼疮相关慢性肾衰竭治疗》的病例报告,并进行了7个月的随访。
该患者经标准方法诊断患有慢性肾病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十五年多。
研究结果表明:七个月后,患者原有的肾功能不全症状逐渐改善,肌酐和血尿素下降,估计肾小球滤过率上升。相关狼疮并发症症状也减轻,随之而来的是身体运动的改善和药物治疗的减少。并且该研究在7个月随访中没有发生任何干细胞疗法相关不良反应。
二、影响改善时间的关键因素
干细胞治疗的疗效显现时间因患者个体差异、疾病阶段及治疗方案而异,需综合以下关键因素评估:
1. 患者基线病情
疾病阶段直接影响治疗响应速度。
- 早期患者(如慢性肾病1-2期):此阶段肾小球滤过率(GFR)尚未显著下降,肾组织纤维化程度较轻,干细胞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6)和促进血管新生(通过分泌VEGF)快速修复损伤。
- 晚期患者(如尿毒症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和血管硬化已形成,干细胞的修复需克服严重病理环境。此类患者可能需3-6个月才能观察到肌酐稳定或下降,且常需联合透析或肾移植以维持内环境稳定。
2. 干细胞类型与剂量
不同干细胞亚型的生物学特性决定其修复效率: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该细胞来源具有低免疫原性、高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可通过旁分泌机制释放抗炎因子(如IL-10)和促修复因子(如HGF),显著缩短起效时间。
- 高剂量输注(如1亿个细胞):高剂量输注可提高干细胞在靶器官的存活率和功能发挥效率,但不同患者并不是全都适合高剂量的,所以并不是越高剂量越好。
3.治疗方法
干预策略的协同作用显著影响修复速度:
- 静脉输注+局部注射(如肾动脉注射):双重作用下改善更快,静脉输注通过血液循环改善全身炎症微环境,而肾动脉或肾内注射可使干细胞直接定位于损伤区域,增强局部修复效率。。
- 联合治疗(如干细胞+免疫抑制剂):协同效应可能加速肾功能恢复,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可减少干细胞被宿主免疫系统清除的风险,同时抑制异常免疫反应(如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攻击)。
4.个体差异
患者生理状态与生活习惯通过多途径影响治疗响应:
- 生活方式干预:戒烟戒酒可减少氧化应激对干细胞的损伤,低盐低蛋白饮食可降低肾脏代谢负荷,二者均能提升治疗响应率。例如,伴有吸烟史的患者需额外延长1-2个月才能达到相同疗效。
- 年龄与代谢状态:年轻患者(<40岁)干细胞存活率和分化能力更强,起效时间较老年患者(>65岁)缩短约30%。代谢综合征患者(如高血糖、高血脂)可能因氧化应激抑制干细胞功能,需配合代谢调控以增强疗效。
- 免疫状态与炎症水平:高炎症水平(如C反应蛋白升高)可能阻碍干细胞归巢与修复,需联合抗炎治疗(如糖皮质激素)以加速进程。
三、临床监测与预后建议
- 短期监测(0-3个月):每周检测肌酐、尿蛋白、血红蛋白。观察疲劳、水肿等临床症状变化。
- 中期评估(3-6个月):每2周复查eGFR、电解质水平,评估疗效持久性。
- 长期随访(6个月后):每3个月监测肾功能,调整生活方式及药物使用。
结语
干细胞治疗肾病的症状改善呈渐进性,多数患者在1-6个月出现初步缓解,6个月后肾功能指标显著提升,长期效果可维持数年。但尽管短期改善通常很早就显现,但个体化差异显著。患者需与医生密切合作,结合自身病情制定合理预期,并坚持规范监测与治疗。未来随着技术进步,肾功能修复的“黄金时间窗”有望进一步缩短,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
参考资料:
Rahyussalim, A.J., Saleh, I., Kurniawati, T. et al. Improvement of renal function after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eatment on chronic renal failure and thoracic spinal cord entrapment: a case report. J Med Case Reports 11, 334 (2017). https://doi.org/10.1186/s13256-017-1489-7
K, Himanshu and K, Gunjan and Pandey, Ramendra Pati and Mukherjee, Riya and Chang, Chung-Ming, Meta‑Analysis Study of the Therapeutic Impact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Exosomes f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s. Available atSSRN: https://ssrn.com/abstract=4745061 or http://dx.doi.org/10.2139/ssrn.4745061
Lin, W., Li, HY., Yang, Q. et al. Administra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tem Cell Res Ther 12, 43 (2021). https://doi.org/10.1186/s13287-020-02108-5
Amin Ranjbar, Halimeh Hassanzadeh, Faezeh Jahandoust, Raheleh Miri, Hamid Reza Bidkhori, Seyed Mostafa Monzavi, Nasser Sanjar-Moussavi, Maryam M. Matin, Zhaleh Shariati-Sarabi,
Allogeneic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refractory lupus nephritis: Results of a phase I clinical trial,Current Research in Translational Medicine,Volume 70, Issue 2,
2022,103324,ISSN 2452-3186,https://doi.org/10.1016/j.retram.2021.103324.Duy Thang, N. ., Thi Thuy Hoa, P. ., Thi Dieu Ngan, P. ., Nhat Hoang, N. ., & Thi Cam Ha, C. . (2021). MESENCHYMAL STEM CELL-BASED THERAPY FOR CHRONIC KIDNEY FAILURE RELATING LUPUS ERYTHEMATOSUS – A CASE REPORT. Tạp Chí Y học Việt Nam, 506(1-2). https://doi.org/10.51298/vmj.v506i1-2.988
免责说明:本文仅用于传播科普知识,分享行业观点,不构成任何临床诊断建议!杭吉干细胞所发布的信息不能替代医生或药剂师的专业建议。如有版权等疑问,请随时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