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疾病,包括急性和慢性肾损伤,是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健康挑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慢性肾病患者人数持续增长,成年人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高达10.8%,这意味着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人可能受到该疾病的困扰。且这一数字还在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不断上升。
目前,传统的治疗方法如透析和肾移植虽然有效,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高昂的费用、供体短缺以及术后免疫排斥等问题。近年来,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兴治疗手段,因其潜在的再生和修复能力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干细胞疗法对肾功能改善的具体成效,旨在阐明这种创新疗法如何通过多元化的机制为肾病患者开辟全新的治疗路径。
肾功能改善指标
肾病治疗后,评估肾功能是否得到改善通常依赖于一系列的实验室和临床指标。以下是几个关键的指标:
- 肾小球滤过率(GFR):这是衡量肾功能的主要指标之一,反映了肾脏过滤血液的能力。
- 血清肌酐(Scr)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肾功能的总体状况。
- 尿素氮(BUN):BUN水平的变化也是肾功能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 电解质平衡:如钾、钠、氯等离子浓度的变化也能够反映肾脏调节体内环境的能力。
- 尿蛋白:持续性蛋白尿通常是肾脏损伤的一个标志,减少则可能是肾功能改善的表现。
-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如果观察到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有所恢复,这通常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肾脏可能正在修复或再生其受损的结构和功能。
当干细胞遇上肾病:肾功能改善的惊喜蜕变!
案例一:干细胞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指标的改善效果
2016年,《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报道了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学院进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干预治疗1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案例。
经过系统的治疗后,观察到两组患者的多项生理指标均出现了显著的改善。(见表2)
- 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这两项反映肾功能的关键指标,在治疗后均有显著下降,这意味着肾小球滤过率可能有所提升,提示肾功能得到了改善或稳定。
- 同时,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的减少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因为持续性蛋白尿是肾损伤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减少通常意味着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及整体肾功能的恢复。
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治疗后的3个月内,实验组患者在舒张压、尿素氮、血清肌酐以及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这四个关键指标上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这些结果强有力地支持了所采用治疗方法对于促进肾功能恢复的有效性,并且强调了个性化医疗方案的重要性。
案例二:干细胞对急性肾损伤患者肾功能的改善效果
2021年,日本湘南镰仓综合医院在行业期刊《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利用自体干细胞成功干预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结果。
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发现:
- 血清肌酐(Creatinine, mg/dL):肌酐水平从最初的7.56逐渐下降到2.96,意味着肾功能有所改善。(见图1)
- 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 mL/min/1.73 m²):GFR从7.6增加到了21.2,这是一个积极的变化,表明肾功能正在恢复。
- 此外仅用60mg硝苯地平和20mg奥美沙坦便可以很好地控制之前难以控制的顽固性高血压。
综上所述,干细胞治疗对于急性肾损伤患者可能带来积极的影响。具体而言,在接受干细胞疗法的患者在一段时间后其血清肌酐水平有所改善,并且肾小球滤过率也得到了提升,这暗示着患者的肾功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恢复。
案例三: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肾病患者术后100天的肾脏反应
2024年,期刊《Oncology eJournal》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改善慢性肾病》的临床研究研究成果。
肾功能相关指标:
研究发现,移植时患有慢性肾病的患者组,D0与D+100、D+365之间的eGFR变化时,观察到肾功能显着改善。
应用连续性校正的 Wilcoxon 秩和检验 (Mann-Whitney),我们发现ASCT后D0和D+100之间的eGFR差异为W2476,ASCT后D0和 D+365之间的eGFR差异为W 3038.5(见表5和6)。
重要的是,即使在中度或重度慢性肾病患者中也没有观察到肾功能的显著恶化,并且没有患者在移植后依赖透析。
小结
干细胞治疗在改善肾病患者肾功能方面展现出明确的生物学效应和临床价值,尤其对早期至中期肾病效果显著。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开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干细胞治疗将成为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为更多的肾病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让他们重获健康生活。
相关阅读:
信息来源:
赵堂亮,吴正敏,谭建明,等.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2016,6(02):110-114.
Hiroyuki Suzuki, Takayasu Ohtake, Toshitaka Tsukiyama, Marie Morota, Kunihiro Ishioka, Hidekazu Moriya, Yasuhiro Mochida, Sumi Hidaka, Tsutomu Sato, Takayuki Asahara, Shuzo Kobayashi, Acute Kidney Injury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Autologous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obilized Peripheral Blood CD34-Positive Cell Transplantation: A first-in-Human Report, 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 Volume 10, Issue 9, September 2021, Pages 1253–1257, https://doi.org/10.1002/sctm.20-0561
Matos Silva, Rita and Seixas, Filipa and Damâsio, Inês and Freitas, Joana and Pinho Vaz, Carlos and Maximino Costa, José, Autologous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for Multiple Myeloma: Improving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vailable at SSRN: https://ssrn.com/abstract=4938667 or http://dx.doi.org/10.2139/ssrn.4938667
免责说明:本文仅用于传播科普知识,分享行业观点,不构成任何临床诊断建议!杭吉干细胞所发布的信息不能替代医生或药剂师的专业建议。如有版权等疑问,请随时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