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推送国内外干细胞临床医学资讯,为细胞治疗普惠大众而努力!

  • 公司地址
    中国,浙江,杭州
  • 联系我们
    官方热线400-622-0089/Telegram:+86-139-6700-7000

干细胞治疗肾病:为何早晚期疗效差异悬殊?关键机制揭秘

慢性肾脏病(CKD)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沉默杀手”,我国成人患病率已达10.8%,但早期诊断率不足20%。由于肾脏强大的代偿能力,患者在CKD1-3期往往无明显症状,导致60%以上患者首次就诊时已进入中晚期。

治疗时机的选择直接决定疾病转归:早期干预可通过抑制炎症、改善微循环等机制实现肾功能逆转,而晚期治疗则如同在“荒漠中播种”,需投入更多医疗资源却收效有限。

本文基于多项临床证据,系统剖析早晚阶段干细胞治疗肾病的疗效差异,为临床决策与患者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干细胞治疗肾病:为何早晚期疗效差异悬殊?关键机制揭秘

干细胞治疗肾病:为何早晚期疗效差异悬殊?关键机制揭秘

一、肾病分期与治疗目标的转变

肾脏疾病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1-5期,其中:

  • 早期(1-3a期)以肾功能代偿为主,eGFR≥30 mL/min,
  • 晚期(3b-5期)则表现为肾功能严重受损(eGFR<30 mL/min),甚至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

早期治疗以控制炎症、减少尿蛋白为核心目标,可能实现病情逆转或长期稳定;晚期则转向延缓进展、保护残余肾功能及预防并发症。

二、干细胞治疗肾病关键治疗策略对比

2.1 早期治疗:积极干预与逆转可能

2024年8月,梅奥诊所在期刊《美国血液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的肾AL淀粉样变性患者的长期结果:验证肾脏分期系统的性能》的研究成果。

肾AL是指系统性轻链(AL)型淀粉样变性所导致的肾脏损害。根据目前医学界的共识,肾AL淀粉样变性可被视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肾脏病,因为它通常表现为持续性的肾脏损害和功能下降。

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的肾AL淀粉样变性患者的长期结果:验证肾脏分期系统的性能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03-2020年697例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的肾AL淀粉样变性患者数据,评估其长期肾脏预后及肾脏分期系统的预测价值

根据基线24小时蛋白尿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患者肾脏分期根据24小时蛋白尿和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测量值进行分配被分为I、II、III期平均随访时间为10.4年,肾脏生存率定义为从ASCT到开始肾脏替代治疗(RRT)的时间。研究结果显示:

  • 整体情况:大约21%(五分之一)的患者最终发展为严重肾衰竭(需要透析或肾移植),平均需要3.4年才会到这个阶段;而大部分79%晚期肾衰竭的情况出现在干细胞移植手术后10年以上
  • 肾功能分期影响风险:患者的肾功能分期(I期最轻,III期最重)直接影响未来需要透析或肾移植的可能性。具体来说:
    • I期患者:3年内仅有3%的概率需要透析或移植;
    • II期患者:概率上升到10%;
    • III期患者(病情最重):3年内的风险高达37%。

综上所述,干细胞治疗在早期肾病领域展现出显著潜力,通过再生修复与抗纤维化机制改善肾功能、延缓肾衰竭进展(大部分早期肾病患者能延缓10年以上)

相关阅读干细胞治疗早期肾病:是延缓进展还是逆转损伤?


2.2 晚期治疗:保守管理与生活质量提升

2022年,印度科研人员在期刊《Paediatrica Indonesiana》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肾病儿童:两例报告》的临床研究成果。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肾病儿童:两例报告

患者1:10岁就确诊终末期肾病(ESKD),因未控制的高血压导致颅内出血,需长期血液透析(每周3次),伴随严重并发症:肺动脉高压(PH)、扩张型心肌病、营养不良、腹水及心功能不全,依赖高流量吸氧(4-5L/min)。间充质干细胞分3次治疗后,发现:

  • 肺动脉压梯度显著下降(89→42 mmHg),吸氧需求减至1-2L/min
  • 6个月内体重增长22%(18kg→22kg),骨痛、晕厥症状缓解。
  • 局限性:肾功能未改善(透析前尿素水平、尿量无变化)。(见图1)
图1:病例1的临床、实验室和超声心动图临床结果
图1:病例1的临床、实验室和超声心动图临床结果

患者2:6岁确诊ESKD,12岁起血液透析(每周3次),合并高血压、心肌病、贫血及反复液体超载,心功能不稳定无法移植。单次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

  • 尿量显著增加(50mL/天→250mL/天),肺水肿减少
  • 透析频率从每周3次减至2次,日常活动能力改善。
  • 透析前尿素氮下降(230→171 mg/dL),但肌酐无变化。(见图2)
图2:病例2的临床、实验室和超声心动图临床结果
图2:病例2的临床、实验室和超声心动图临床结果

综上所述,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能显著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并发症(如肺动脉高压、心功能不全),部分患者尿量增加、生活质量提升,但无法恢复肾功能,仍需依赖透析或移植。治疗安全且无严重副作用,为无法移植的患者提供新选择,其作用可能通过抗炎和修复机制实现,但对肾脏本身的再生有限。

相关阅读:干细胞治疗晚期肾病:修复无望还是缓解转机?


2.3 干细胞疗法在早期和晚期肾病治疗中的疗效差异

2023年,尼加拉瓜国立自治大学外科牵头在行业期刊《干细胞移植医学》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基质血管成分干细胞疗法治疗原因不明的慢性肾病(中美洲肾病)的安全性》的临床研究案例。

基质血管成分细胞疗法治疗原因不明的慢性肾病(中美洲肾病)的安全性

在这项首次人体开放标签安全性研究中,纳入了18名原因不明的早晚期慢性肾病 (CKDu)患者进行了36个月的随访。临床研究结果表明:

1.肾脏体积改善

  • 细胞治疗后肾脏体积呈显著恢复趋势(非盲评估):12个月时36个肾脏中26个增大,36个月时(排除死亡患者)30个肾脏中24个仍大于基线(图3A)。
  • 该现象在慢性肾脏病进展中极为罕见,提示SVF可能通过修复机制逆转肾脏萎缩。

2.血流动力学改善

  • 阻力指数(RRI)降低:基线平均肝门动脉RRI为0.68(晚期患者>0.70),治疗后2个月降至0.61,6个月进一步降至0.57,36个月时维持稳定改善(图3B)。
  • 表明SVF通过改善肾血管收缩和血流灌注,缓解了CKD患者的肾内缺血状态。
图3:随时间测量的肾脏体积和肾动脉阻力指数。
图3:随时间测量的肾脏体积和肾动脉阻力指数。

3.肾功能分层分析

  • 早期患者(3a/3b期,eGFR≥30 mL/min/1.73m²)
    • 治疗后2个月eGFR迅速回升,12个月时维持改善,36个月时功能恢复率分别达25.1%(3a期)和12.4%(4b期);
    • 无患者进展至透析,而历史对照组4b期患者在33个月时eGFR降至≤15并需透析。
  • 晚期患者(4/5期,eGFR<30 mL/min/1.73m²)
    • 治疗初期eGFR短暂回升,但长期仍持续恶化:4期患者36个月时功能丧失29.2%,5期患者丧失45.3%;
    • 与历史对照组相比,细胞治疗使4期患者透析时间延迟(图4C),但未能逆转终末期肾病进程。
图4:随时间测量的肾功能评估 (eGFR)。
图4:随时间测量的肾功能评估 (eGFR)。

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系统验证了细胞疗法在慢性肾脏病(CKD)中的安全性及潜在修复作用。尽管晚期患者仍无法避免肾功能恶化,但可以通过促进血管新生和肾脏修复延缓疾病进展。

三、疗效差异的核心因素分析

肾病早期与晚期治疗效果的显著差异,源于疾病进展过程中病理基础、治疗窗口期、药物作用靶点等多维度的不可逆变化。以下为关键核心因素:

3.1 病理损伤的可逆性

早期:肾小球损伤局限,仅部分肾单位受累,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程度较轻,残余肾功能代偿能力较强。此时干预可修复或保护未受损区域。

晚期:超过75%的肾单位发生不可逆损伤, 肾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血管硬化已广泛扩散,残余肾单位无法代偿。此时治疗仅能延缓剩余功能丧失,无法逆转已损伤的结构。

3.2 治疗窗口期的黄金时间

早期:疾病尚未进入 “不可逆纤维化阶段”,此时药物可通过抗炎、抗纤维化、抗蛋白尿等机制逆转损伤。

晚期:纤维化基质(如胶原蛋白IV、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已形成稳定网络,药物难以渗透或起效。

3.3 并发症叠加效应

早期:仅有单一或少数并发症(如轻度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治疗方案单一且易管理

晚期:多系统并发症(如高血压、心衰、贫血、电解质紊乱)相互作用,形成“死亡螺旋”

3.4 患者依从性与治疗选择

早期:症状轻微,治疗副作用可控,依从性较高。例如,IgA肾病患者早期规范用药,可坚持治疗中位时间达4.2年。

晚期:症状严重(如水肿、乏力),且药物副作用(如恶心、感染)更显著,依从性下降。

四、给患者的科学建议

早期筛查

  • 高危人群(糖尿病、高血压、家族肾病史)每年检查尿蛋白、肌酐、eGFR。
  • 早期发现血尿或蛋白尿,及时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

规范治疗

  • 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停药(如案例中因停用激素导致尿毒症)。
  • 联合用药:RAS抑制剂+免疫抑制剂/新型靶向药(如耐赋康)可协同增效。

生活方式干预

  • 低盐、低蛋白(0.6-0.8g/kg/天)、低钾饮食;戒烟限酒。
  • 控制血压<130/80mmHg,血糖HbA1c<7%。

晚期患者的选择

  • 积极沟通医生,评估透析时机与移植可能性。
  • 参与临床试验(如干细胞治疗),争取新药优先使用机会。

结语

早期治疗是延缓肾病进展的“黄金窗口”,通过强化干预可改变病程;晚期则需综合管理以延长生存期并提升生活质量。肾病患者无论处于何阶段,均需强调规范随访与自我管理(如控盐、戒烟),以最大化治疗效果。正如专家所言:“早诊断、早治疗是阻断尿毒症的关键,而晚期患者也应保持希望,科学治疗仍能创造奇迹。”

相关阅读:干细胞治疗肾病:基因、年龄与疾病类型如何共同决定疗效?

参考资料:

Muchtar E, Gertz MA, Mwangi R, et al. Long-term outcomes of renal AL amyloidosis patients undergoing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Valid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enal staging system. Am J Hematol. 2024; 99(11): 2118-2126. doi:10.1002/ajh.27460

Eka Laksmi Hidayati. Department of Child Health, Universitas Indonesia Medical School/Dr. Cipto Mangunkusumo Hospital. Jl. Diponegoro No. 71, Central Jakarta 10430, Indonesia. Email:
eka.laksmi@ui.ac.id.

Michael H Carstens, Nelson García, Sreedhar Mandayam, Biruh Workeneh, Indiana Pastora, Carlos Calderón, Kenneth A Bertram, Diego Correa, Safety of 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Cell Therapy f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 of Unknown Cause (Mesoamerican Nephropathy), 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 Volume 12, Issue 1, January 2023, Pages 7–16, https://doi.org/10.1093/stcltm/szac080

免责说明:本文仅用于传播科普知识,分享行业观点,不构成任何临床诊断建议!杭吉干细胞所发布的信息不能替代医生或药剂师的专业建议。如有版权等疑问,请随时联系我。

干细胞治疗晚期肾病:修复无望还是缓解转机?
« 上一篇 2025年4月8日
干细胞治疗肾病:基因、年龄与疾病类型如何共同决定疗效?
下一篇 » 2025年4月8日